當前,從省、州、市、鄉鎮抽調的330多名扶貧駐村干部,遍布香格里拉市62個行政村,他們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線部隊和中堅力量。日前,記者走進香格里拉市三壩鄉東壩一村,了解駐村工作組扶貧工作事跡。 三壩鄉東壩一村地處半山區,全村8個村民小組746戶分散在不同的海拔區域。由于人多地少、科技素質偏低、基礎建設滯后等原因,還有314戶貧困戶。自扶貧攻堅啟動以來,市衛計局、州國稅局兩單位與該村認了“親戚”,派出工作隊員長期駐扎一線幫扶。 經駐村工作組對接協調,在上級黨委政府及交通部門的關心支持下,5月20日,東壩一村通往老爐房村民小組10公里的通組公路硬化項目開工了。市衛生局副局長、駐東壩一村工作組組長蘭文勝告訴記者,開工建設的老爐房公路,工期短、任務重,6個月時間要完成10公里,在保證建設質量和施工安全的同時,還要保障村民通行和建材等物資運輸,不能影響老爐房村民小組新房工程建設進度。 工作組向施工隊交代工程建設注意事項,配合協調相關事宜,還要做群眾工作,幫助他們盡快建好新房。 時下,東壩一村高海拔山區的重樓、附子等中藥材長勢喜人,彝族群眾在建設房屋的同時,精心管理藥材,希望通過種植藥材增加收入。在海拔相對較低的壩子,村民嘗試種植新型經濟作物油牡丹,顆粒飽滿的黑青稞已成熟,納西族群眾在成片的青稞地里收割勞作,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據了解,三壩鄉黨委政府和駐村工作組在東壩一村指導村民調整農業結構,扶持產業發展。蘭文勝說,該村短平快的產業以黑青稞種植為主,推廣了1000畝。長線產業根據海拔不同制定發展計劃,像壩子片區主要以種植油牡丹為主,已推廣714畝,二半山區如老爐房以種植中藥材為主,沿江渣日一帶推廣種植了1500畝油橄欖。 行走在田間地頭,村民熱情地與駐村工作隊員打招呼,這是駐村以來工作隊員走訪走出來的交情。記者在村委會看到,兩本工作日志記錄了9個月以來的工作,有走訪群眾的、有召集村民會議的、有解決群眾糾紛的,每天不同內容的日志,體現了駐村工作的點點滴滴。在該村檔案室,貧困戶建檔立卡資料整齊擺放在柜子里,來自州國稅局的駐村工作隊員李雁群說,這些資料在幫扶單位的支持下反復做了三次,已經比較規范。來自州國稅局的駐村隊員崔凱告訴記者,工作組內部有分工又有協作,通過走訪,掌握了東壩一村群眾的困難和需求,也感受到群眾的樸實和善良,工作組一定把各項扶貧政策落到實處,使貧困群眾早日脫貧摘帽。(石顯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