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秀村 情系同樂 11月初,記者沿著蜿蜒陡峭的山路登上同樂村白值洛自然村海拔超過2900米的哇地瓜山頂,一面面鮮艷的黨旗在一塊塊藥材示范基地邊迎風飄揚。 “為改變村民的傳統觀念,如今我們同樂村哪塊地邊飄揚著黨旗,哪塊地就是我們黨員的產業示范基地。”維西傈僳族自治縣葉枝鎮同樂村黨總支書記和政國說,同樂村黨總支堅持以“總支+支部+專業合作社+農戶+基地”的股份合作經濟發展模式為支撐點,讓黨員先亮出身份帶頭發展產業,成功后再帶動群眾發家致富,收到了“黨得民心、民得實惠”的良好效果。 該村黨員示范戶余正權雖然身帶殘疾,家里也是精準脫貧戶,但在黨支部的幫扶下,他種植藥材收入超過6萬元,并帶動兩戶貧困戶也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和政國認為,要發展就要找準貧困根子,在根子上下工夫找突破口。為徹底改變群眾得過且過的思想,和政國直接住在村子里,每天早上7時開始,一家一家地去敲門,叫村民們早點出工。通過他180天的堅持,村民從一開始的反感,漸漸養成了早睡早起的習慣。 為讓全村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早日脫貧摘帽,同樂村依托股份合作經濟試點村的契機,成立了阿尺目刮展演、傈僳族文化特色產業、生態產業、中藥材種植4個特色產業黨支部,并根據各支部的發展特點和模式,以黨員牽頭又成立了同樂文化產業、傈山養殖和傈緣種植3個特色農民專業合作社。目前,3個專業合作社已覆蓋全村所有農戶,并帶領94戶精準脫貧戶以發展產業的形式走上脫貧致富路。 和政國說:“為努力建設‘村莊秀美、環境優美、生活甜美、社會和美’的宜居宜業宜游美麗同樂,我們村黨總支正按照把同樂建設成為傈僳族文化示范區的目標,不斷提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逐步把同樂村打造成中國傈僳族文化的一張靚麗名片。”(記者 尤祥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