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懷信心開好盛會。 記者 陳飛 攝 中國共產黨云南省第十次代表大會的召開,是全省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報記者通過深入基層采訪,展示基層黨代表的風采和事跡,記錄全省各族干部群眾對黨代會的關注、對云南未來的期盼和祝愿—— 盤龍區金星小區黨委書記蘇瓊芬—— 牢記使命認真履職 蘇瓊芬(右一) “為民著想的好人、不謀私利的熱心人”,是昆明市盤龍區聯盟街道金星小區居民對小區黨委書記、主任蘇瓊芬的評價。“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我們要時刻把群眾冷暖放在心窩。”28年來,蘇瓊芬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社區居民蔣玉萍的雙下肢高位截肢,身患糖尿病并引發膽結石和心血管多種病癥,急需手術治療,生活十分艱難。蘇瓊芬得知情況后,第一時間籌集愛心善款3160.5元,送到蔣玉萍手上。 熟悉蘇瓊芬的人都知道,她對工作充滿熱情,自己立有一條“只要是上級黨委、政府安排的任務,就堅定不移、不折不扣地執行”的規矩。 “能成為黨代表,對我來說是無上的榮耀,更是沉甸甸的責任。我將牢記使命、認真履職,也將在社區工作崗位上繼續全心全意為居民做好服務。”蘇瓊芬表示。 記者 浦美玲 大關縣上高橋鄉大寨村黨總支書記丁琪—— 要讓群眾都富起來 丁琪(左二) “要讓群眾都富起來”,是丁琪孜孜不倦追求的人生目標。 丁琪是大關縣上高橋回族彝族苗族鄉大寨村黨總支書記、琦鑫黃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2011年,丁琪決定依托上高橋鄉高山優質牧場發展生態養殖業,帶領群眾共同致富。他成立了大關縣琦鑫黃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由入社社員帶小戶、帶散戶、帶貧困戶的幫扶聯戶制度,帶動全鄉群眾發展養牛致富。全鄉4201戶中加入專業合作社的有1058戶,超過全鄉群眾總戶數的四分之一。加入合作社的群眾,戶均年存欄黃牛3頭、出欄1頭,增收5000元以上。 5年來,合作社先后被評為省、市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和“云南省科技型經濟合作組織”,丁琪也榮獲市、縣“優秀共產黨員”和省供銷社“兩社一會”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記者 蔡侯友 沈迅 實習生 張凌云 共青團施甸縣委書記段楊—— 充分發揮好助手作用 段楊(右一) 2009年,在縣城長大的布朗族小姑娘段楊,毅然決然報考施甸縣最邊遠的民族鄉鎮——木老元布朗族彝族鄉的公務員。在木老元,她一呆就是5年。 5年來,段楊跑遍了木老元的山山水水,收集布朗族的民族文化、風俗習慣、民歌俚語,把散落在大山深處各個村寨的布朗族文化系統地整理歸納起來,并以墻體文化的方式呈現出來,讓群眾對布朗族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直觀的認識。她從最基層的宣傳干事做起,一步一個腳印,迅速成長為一個多面手,得到了領導和當地群眾的充分肯定。 2014年底,因自身能力突出和優異的工作表現,段楊被調到施甸縣團委任職副書記,后升任施甸縣團委書記。在她的帶領下,共青團施甸縣委緊緊圍繞加快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結合青年團員工作特點,扎實開展了系列活動,充分發揮共青團的助手作用,在施甸掀起了陣陣熱潮。(云南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