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西60年城鄉發展回眸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 發布時間:2017-05-24 08:41:11

盛世歡歌傈鄉樂

?1923年的維西縣城。 (洛克 攝)

維西縣城夜景。近年來,維西縣不斷加大生態宜居城建設,縣城發生蝶變。(楊洪程 攝)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維西縣永春鄉拖枝村民族文化廣場人頭攢動,伴隨著歡樂的樂曲《黨的政策阿克吉》,各族群眾手拉手翩翩起舞,舞動新生活:“黨的政策阿克吉,社會主義阿克吉,改革開放阿克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阿克吉!”

60年風雨兼程,崢嶸歲月令人振奮;60年滄桑巨變,風展紅旗催人奮進。

“金鳳凰”的愿望變成真

茶馬古道上的葉枝土司衙署烙印著“跨國土司” 和“馬鍋頭”的故事。在這條通往西藏的古道上,有一個古老的傈僳族村子,叫念里米。100年前,念里米是狩獵的地方。50多年前,念里米退伍軍人余學勝帶著昆明媳婦楊玉芬,歷時13天,歷盡千辛萬苦到達念里米村窩巴底村民小組。“金鳳凰”飛到念里米,感嘆道:“這里什么時候才能通公路?”當時,村民用山歌道出了念里米的“行路難”:“ 兩山相對唱情歌 ,要見阿妹得兩天”。

如今,“金鳳凰”楊玉芬離開了人世,念里米通了公路,村里的年輕人唱著這樣的歌謠:“拿著手機講情話,汽車載著阿妹來。”

天塹變通途,靠溜索過江、人背馬馱的艱辛歲月在維西已成為歷史。60年前,維西縣出口通道僅有維西至巨甸一條公路,境內沒有一寸油路,縣境內通道只有縣城至巴迪、白濟汛至維登、縣城至攀天閣至塔城公路,沒有一條通村、通組公路,公路里程僅有300多公里、跨江橋3座。

改革開放以來,維西實施交通建設項目20余項,新建跨江大橋15座、河橋146座,完成油路建設283公里,油路升級改造196公里,新建通村通組公路2000多公里,完成路面改造1000多公里。全縣通車里程達3000多公里。其中,二級公路182公里、三級公路42公里,其余為四級公路。出口通道增加至5條,公路橋梁有167座,其中跨江橋18座。全縣848個自然村有632個通公路,自然村通公路率為74.5%。82個建制村有62個實現道路硬化,建制村公路硬化率達76%。道路運輸市場由過去單一的普通貨運發展成為擁有普通貨運、危貨運輸、零擔貨運、班線客運、旅游客運、包車客運、城市公共汽車、城市出租汽車、汽車租賃、機動車維修業、駕駛員培訓站校、綜合性能檢測站以及其它運輸輔助業組成的多元化市場。當前,“維蘭”高速公路、“麗維”二級公路等重點建設項目正在快步推進。

“通訊靠吼”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改革開放初期,維西縣沒有移動電話。如今,移動電話進入尋常百姓家,3G網絡實現村村通,無線電話的擁有量已達165109臺。有線電話和網絡已通銅纜6144戶、通光纜5632線,今年將增加2000線,老城區光纜建設改造已完成,有線網絡已通光纜3936皮長公里,用戶達到10萬戶。城區和鄉鎮的網絡已全部覆蓋,目前正在向村組推進,全縣網絡戶戶通馬上就可實現。隨著網絡的迅猛發展,維西不再遙遠,維西與時代同步飛越,“互聯網+”助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圓夢安居萬戶樂

“千腳落地萬燈明 ,月亮照床風掃地”。這是對維西縣廣大山區群眾居所杈杈房的真實寫照。

50多年前的攀天閣鄉美樂村那米村民小組群眾居住的是千支腳落地的杈杈房。夜晚,天上的月光通過房頂上的木板照進屋里,風從木楞的間隙刮進屋子,揚起屋內的灰塵。沒有電燈,只有月光照明。

今年春節,剛搬進新居的傈僳族農民余金華在新房上貼了一幅對聯: “猴奮已讓千戶樂,雞鳴又報萬家春。”

那米新的移民搬遷點離老居住地3公里左右。選擇新的居住地,建設宜居家園是那米群眾的夙愿。那米老居住地是十年九災的滑坡地帶,村民吃夠了山體滑坡的苦頭,盼望著早日選擇新的居住地,建設新家園。

春節前夕,那米生態移民搬遷點建成,18戶傈僳族群眾在新居里辭舊迎新,歡度春節,每個人臉上都蕩漾著幸福的笑容。

近年來,維西縣推進安居工程、生態移民工程,全面實施農村“七改一統一”人居環境提升行動。通過配套完善村莊供水、垃圾和污水處理、公廁、村內道路、綠化亮化、文化體育等公共基礎服務設施,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實施“改路、改房、改廚、改水、改電、改圈、改廁、統一外墻風格”行動,改善道路交通、住房條件,實行人畜分離、廚衛入戶,統一外墻風格,著力改善人居環境質量、承載功能、居住條件、特色風貌,建設生態宜居、美麗幸福家園,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告別“三吹三打”

同樂村80歲的傈僳族老人哇撒扒回憶說:“60多年前,刀耕火種是同樂村的生產方式,群眾生活很苦,別說吃好,就是連吃飽都很困難。”

“吃三吹三打黃金粑粑,喝晶瑩透亮玻璃湯。”這是傳在維西縣廣大貧困山區的一句調侃話,讀起來朗朗上口,然而,細品其中的味道則讓人感到十分苦澀。“黃金粑粑”指的是包谷面做成的粑粑,呈金黃色;“玻璃湯”是加鹽的白開水。吃一口“黃金粑粑”,喝一口“玻璃湯”就是當時貧困山區群眾的上等食品。

艱苦的生活使廣大貧困群眾心生愿望:要是能吃上白米飯就好了!

如今,廣大貧困群眾的愿望在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變為現實,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哇撒扒高興地說:“現在的日子安逸了!我們這里不生產大米,但我們村的群眾家家吃上了大米飯,我們生產的包谷、蕎麥多數用來喂牲口”。

吃上生態飯

“去年我們家養蜂21箱,今年實現收入12000元。”塔城鎮川達村迪夏村民小組傈僳族農民蜂占新說,“今年,我們家準備再發展上10箱,收入將比去年增加2100元。”到目前,維西縣養蜂戶已達3100余戶,蜂蜜產量約230噸,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一個主渠道之一。

“核桃是我們農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今年,我們家光是核桃收入就達到4500多元”。康普鄉扎子村農民蜂成光高興地說。

今年,維西縣核桃總面積達到38.62萬畝,每個農村人口平均擁有2畝以上核桃,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贏”。

良好的生態環境為維西中藥材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去年,維西縣中藥材種植面積超過3.6萬畝,產值突破1個億。今年,以拖枝為中心的生物產業園區建設快步推進,一大批名特優產品闖入國內外市場,中藥材等特色產業迅猛發展,效益不斷增強。蕨菜、野生菌、竹筍等山珍闖入國內國際市場,韓國客商在果咱底收購蕨菜就達200多噸,國內外客商紛紛云集維西,野生植物資源的開發創新展示出美好的前景。

“我在這里感受到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香格里拉,這里的青山綠水,這里的藍天白云雋永地刻在我的心里。”來自昆明的游客何先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來到香格里拉滇金絲猴國家公園,這里的美景使他流連忘返,禁不住打心底發出由衷的感慨。

自然生態、文化生態得到保護,維西縣旅游業蓄勢待發,帶動千家萬戶脫貧致富。 “像保護眼睛一樣維護生態環境,傾全縣之力建設生態文明”是維西縣委、政府的決策,同時是維西縣各族干部群眾的共識和自覺行動。

近年來,維西縣通過一手抓生態建設,一手抓生態保護,“橫斷山中的綠寶石”在新時代熠熠生輝:森林覆蓋率從1998年的59.7%迅速提高到2016年的74.83%,居全州之首。維西縣主要飲水源和環境空氣質量達到相應功能的標準,其中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一級標準,地面水質量保持穩定,飲用水源98%水質良好;城區區域環境噪聲和交通噪聲的平均等效聲級達到國家標準。

傈家有了讀書郎

康普鄉念里米村70歲以上的老人都記得,1958年夏天,念里米來了第一位老師,他的名字叫王成章。念里米小學就是王成章老師在鄉親們的幫助下開辦的,盡管簡陋,但念里米從此有了第一批讀書郎。此時的王成章老師工作條件極其艱苦,念里米不通路、不通水、不通電話、不通電;沒有衛生室,沒有村醫,群眾病了只能挨著、拖著;沒有廣播電視,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極其貧乏。

念里米是當時維西縣廣大貧困山村貧困情況的一個真實寫照。

火紅的太陽照暖“三江”腹地,幸福的歌謠傳遍滄江兩岸。在黨的惠民政策光輝照耀下,維西縣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各級黨委、政府始終關心著維西的教育文化衛生等事業的發展,投入資金,培養人才,建設學校、興辦醫院,建設文化活動陣地,努力為群眾提供優質的教育、衛生和文化資源。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位置,實施“兩免一補”、“藏區高原農牧民學生生活補助”工程,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育質量,“普九”成果得到不斷鞏固和提高,勞動者素質有了顯著提高;醫療衛生機構遍及維西廣大城鄉,形成功能較完善的覆蓋全縣廣大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緩解。隨著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被群眾稱為“千里眼”、“順風耳”的廣播電視遍及城鄉各地,現代文明憑借“千里眼”、“順風耳”進入尋常百姓家,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拓寬了群眾的眼界,廣大農牧民足不出戶就能聽到黨中央的聲音,看到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日新月異的喜人變化,學到脫貧致富的新觀念、新知識、新技術,與全國人民一道盡情享受精彩紛呈的電視節目。

同一個媽媽的女兒

“各民族文化共生共榮,各族群眾情同手足”是維西縣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寫照。

在塔城鎮陰都灣村民小組有一個團結和睦的幸福家庭,戶主黃照清今年70歲了,一家15口人,5種民族,三代同堂。黃照清是神川熱巴傳承會會員。今年春節,他們家舉辦了“春晚”,一家人同聲唱道:“我們一家人5種民族,我們都是同一個媽媽的女兒,我們的媽媽叫中國,我們愛媽媽,我們愛祖國!”

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使黃照清一家成為云南省民族團結示范戶。

時間:晚上7時,地點:“云南省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示范鎮”——塔城民族文化廣場。

華燈初上,歌舞升平。人們伴隨著悠揚的熱巴舞曲,翩翩起舞。他們中有農民、機關干部,有傈僳族、藏族、漢族……大家肩并肩、手挽手,縱情起舞,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各民族之間的和諧,干部與群眾之間的和諧,男女老少之間的和諧,當地人與外來人的和諧在歌的海洋、舞的世界中得到升華,手牽手、心連心,共同唱響和諧維西、美麗維西、幸福維西的優美旋律。

這是對“文化相通,血脈相連”的生動詮釋——人們為維西神奇的文化奇觀令人拍案叫絕:一個僅有15萬人口的全國唯一傈僳族自治縣,擁有傈僳族、藏族、納西族、普米族等19種世居少數民族,藏傳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三大宗教與原始宗教共生共榮,融匯出維西多元文化奇特景觀,行走在維西,仿佛行走在一個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百花園里。

文化自信洋溢在維西各族人民心中!這是兩個值得銘刻在里程碑上的日子:2012年6月,傈僳族舞蹈阿尺目刮登上大雅之堂,成為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盛世中華》最耀眼的一朵奇葩。2016年10月24日,維西傈僳族歌舞“瓦器器”榮獲群星獎,維西原生態民族文化名片再度蜚聲海內外。

色彩斑斕的維西民族民間歌舞唱響同一個主題: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楊洪程)

責任編輯:李毅寧
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蜜| 久久精品无码免费不卡|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视不卡|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免费视频| 免费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福利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视频 | 久久综合久久自在自线精品自|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高清| 99热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手机版|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 国产精品成人A区在线观看|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馆V视影院| 最新露脸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日韩精品射精日| 视频一区二区精品的福利| 2021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自在一线| 国产色婷婷精品综合在线| 国产精品露脸国语对白河北|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鸭|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老鸦窝|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丝袜| 国产精品一区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不卡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美女| 久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 99re这里只有精品6| 亚洲精品高清一二区久久|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成人|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I6| 精品多人p群无码| 777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一区| 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