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輕美麗的母親在巨水村貢水村民小組擔任赤腳醫生期間,用自己的善良、真心和熱情贏得了當地群眾的愛戴。這樣的付出換回的是村民真心的回報,每當收獲的季節,村民自發地將最好的果實、最可口的食物都拿來送給母親,以表他們的感激之情。當年母親即將離開時,隊長帶著村民一再挽留,表示只要母親留在當地繼續服務,他們將無償承擔母親的一切勞作任務。 1970年12月,母親被吸收到教師隊伍,開始“一村一校,一師一?!钡慕虒W生涯。自幼喜歡唱歌跳舞的母親,在教學過程中自然承擔起音樂、舞蹈等藝術教育工作任務,在茶里桶教學期間,曾帶領孩子們去當地大隊水利工程建設現場參加表演,深受群眾歡迎。 這些故事,是我的母親用她的青春和美麗譜寫的生命之歌,就像生命中的陽光,溫暖著藏區熱愛她的每一位人。然而,陽光也有隱去光芒的時刻。有一次,母親在去斯農過溜索的時候因受驚嚇致病,之后卻一直頑強地帶病堅持工作。即使這樣,母親在德欽縣升平小學工作期間,用自己的敬業和努力,榮獲了“云南省優秀圖書管理員”的榮譽。付出所有、無怨無悔,這是母親她們這一代人用自己的方式為我們譜寫的最好的教科書,我會用心去學,用愛傳承。 我的父親跟我的母親一樣,也是一位把青春和熱血奉獻給這片土地的默默的耕耘者。出生在麗江的父親是一名孤兒,自幼在孤兒院長大,這樣的經歷讓他更加懂得珍惜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對工作和生活中的付出永遠不計回報。熱情好客、樂善好施的父親在迪慶工作32年的時間里,用自己的真誠、真心,贏得了大家的尊敬。在我記憶中,只要小縣城里哪家有事,父親就會第一個沖在前面,竭盡全力幫助他們做好每一件事情。每每鄉鎮的藏族朋友來到家里,父親和母親都會熱情招待。只要父親到過的地方,都會一路行善、一路交友、一路付出、一路收獲。 1969年8月,父親與母親相識相愛,那是他第一次到德欽。那時,父親在云南公路一團思茅專區江城縣工作。之后父親以云南省公路一團技術人員的身份參加“碧福貢公路” “156工程”建設。聽父親講述,碧福貢公路全程115公里,其中匹河——福貢43公里屬碧江縣。156工程是由云南省政府出資,省屬50名技術人員來自公路一團,麗江專區12個縣共有800人參加,其中德欽120人,物資由保山地區保障。雖然投身公路建設的人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他們用生命和熱血實現了云南省最后兩個縣——貢山和福貢通車。這段故事雖然沒有發生在迪慶,但這是屬于我的父親年代,他們用青春和激情詮釋了互助友愛、愚公移山的精神。 父親在德欽工作期間,始終敬業奉獻、任勞任怨,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受人尊敬的事情。在父親的講述中,一段故事讓我想而后怕:1977年父親參加迪慶藏族自治州成立20周年獻禮工程——湯滿河電站建設工作。那年中秋,父親負責到麗江采購蘋果、糕點等物品,途中客車側翻,還好父親吉人天相,只是受了傷,最后還是堅持把東西買了回來。雖然他說得輕描淡寫,可我還是感受到當年的父親他們那一代人感恩與回報生活的方式,懂得了“國”和“家”在他們心中的分量。 由于父親一直在專業技術崗位工作,同時忙于照顧家庭及我和弟弟的成長,沒能入黨。這在父親心里成了一個心結。2008年6月16日,父親召開家庭會議,議題只有一項:年過58歲的他要入黨。他說:“我工作了一輩子而未能入黨,將來面對子孫也會汗顏?!奔兇獾娜朦h動機和樸實的言語打動了家里每一位成員。那年7月,父親慎重遞交入黨志愿書,經過考驗,2010年9月20日正式成為中共迪慶駐麗江退休老干部黨支部的一名成員。在不同的工作崗位敬業奉獻近42年的父親,終于在他60歲時加入中國共產黨,真正成為一名一生拼搏、一生奉獻、一生進步的老兵新戰士。父親用實際行動給我和家人上了一堂精彩的黨課,激勵著我如他一般努力。 常常聽母親講起家族的故事,家里的祖輩是茶馬古道重鎮阿墩子的經商者,媽媽形容他的爺爺和德明是“一位像成吉思汗的男子”,和奶奶阿秀共同拼搏,是智慧有方、勤儉持家的典范。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創造財富,養育兒女,施舍窮人。父親也會常說,我們今天的好日子是受了當年家里祖輩恩賜的,教會我們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回報家人、回報社會。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在我們的一生中經歷的每一件事,遇到的每一個人,走過的每一個地方,流過的每一滴眼淚,心碎的每一次、歡喜的每一次……都是為自己的靈魂而體驗的。就像影片《岡仁波齊》中的那段藏地歌謠所唱:“我一步一步向山上走,雪一片一片往下落;在雪花與我約定好的地方,我想起了我的母親……” 我心中的想念,雪花記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