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慶經濟:60年砥礪奮進 60年跨越發展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 發布時間:2017-08-17 09:00:32

60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的親切關懷和州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對口援藏省市和企業的無私援助下,迪慶搶抓機遇,銳意進取,狠抓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突破,譜寫了迪慶發展史上新壯麗篇章。

60年來,全州突出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綠色、有機食和無公害食品,加大對龍頭企業的財政資金扶持力度。60年來,迪慶工業經濟從無到有,1951年之前,迪慶全境無1戶工業企業。1957年迪慶藏族自治州成立,全州僅有8戶工業企業,產值為3萬元。2016年底,全州完成工業總產值61.54億元,較1978年增長445.3倍,是1957年的205160倍。60年來,國家和省級對迪慶持續加大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投入大量建設資金,加強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第三產業建設,2016年,全州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25.53億元,投資比例達到71.49%。

農業產業穩步發展

“現在生活真好,想吃什么就有什么,米、蔬菜、水果的種類多了,商店里可以選購各種食品,生活真是享福了。”年過七旬的尼瑪老人說。

解放初期,我州基礎設施薄弱,生產工具簡陋,廣大農牧民過著“一年瓜菜半年糧”的艱苦生活。

60年來,我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關于“三農”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農村改革的春風吹進迪慶高原,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普遍實行使農牧民真正擁有了土地經營自主權,調動了生產積極性,農業經濟迅猛發展。1984年,全州糧食總產達19000萬斤,農業總產值達到7407萬元。

春風吹拂 田野孕育希望

“以前,一年到頭在地里忙活,年收入也只有幾百元,日子過得緊緊巴巴。近年來,我們引進高產玉米、小麥,每畝增產兩倍多,加之投入農業機械化,時間成本大大減少了,家人還可以利用農閑時間做點小買賣,年收入可以超過3萬多元,日子好過了。” 家住德欽縣霞若鄉施壩村的此里老人說。

60年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州大力推廣現代農牧業科技集成技術及實用技術,抓現代農業、畜牧業和優質特色農特產業,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畜牧產業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建設進程,強化農業科技服務,農業農村經濟得到平穩發展。2016年,全州農業總產值達到203211萬元,是1957年的150倍;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13933萬元,是1957年的134倍。

60年來,我州不斷推進農業農村建設,實施惠農利農政策。廣大農村在國家支持下大力進行農田基本建設,興修水利,改良土壤,推廣新式農具,改進耕作方式,開展科學種田,使農業生產得到較快發展。“十五”期間,全州累計完成農田基礎設施建設12.3萬畝,建成400千克以上高穩產農田2.85萬畝,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24.6萬畝。“十一五”初期,全州實施117個“整村推進”項目,完成退耕還林基本口糧田建設2.1萬畝,改造中低產田10萬畝,完成了犁地坪水庫、小中甸水利樞紐工程、康思水庫等項目的前期工作,共建成各類水利工程2760件。

60年來,我州一批批農技推廣工作者先后在州農科所高原基地、園藝室等地摸索、嘗試并推廣馬鈴薯、青稞、蔬菜藥材、花卉等農業科技項目、課題的實施和試驗示范工作,加大全州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壯大農技隊伍建設,推廣良種良法農業科技措施得到推廣,種植業生產水平不斷提高。2015年,全州推廣農作物良種64.28萬畝,良種覆蓋率達到90%。農作物高產栽培技術推廣達到62萬畝,農作物地膜覆蓋達到25.01萬畝,測土配方施肥達到46.1萬畝。近10年來,我州還實施了高產穩產農田綜合項目,為全州糧食總量增加夯實了基礎。2016年,全州糧食播種面積48299公頃,比1957年的43174公頃增加了5125公頃;全州糧食總產量達179913噸,產量是1957年的3.9倍;糧食單產量從1957年的71公斤每畝提高到2016年的248公斤每畝,單位畝產提高了2.5倍。

培植龍頭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自治州成立初期,全州農業生產以簡單的種糧和分散的家戶養殖為主,蔬菜品種單一。而單一的糧食生產已無法滿足發展需求,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現代農業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必然。

1994年11月召開全州農業工作會提出,全州農業部門既要抓生產,也要抓加工、銷售,走產加銷一條龍的路子。“九五”時期,我州在加大農產品商品基地建設投入力度的同時,要求農產品基地建設項目必須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組合,以及產加銷一條龍的方式運行,采用合同農業、訂單農業。

“今年家里種了6畝葡萄,加上公司承包近3畝地的租金,總收入達6萬多元。”談起農村農業結構調整帶來的效益,德欽縣云嶺鄉斯農村村民旺姆高興地說。

“十五”期間,我州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綠色、有機食和無公害食品,加大對龍頭企業的財政資金扶持力度。1996至2004年底,各級政府累計投入迪慶州農業產業化經營資金14693萬元,省農業產業化經營協調領導小組將香格里拉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列為首批農業產業化經營省級重點龍頭企業。

據介紹,香格里拉酒業股份有限公司自2000年落戶迪慶香格里拉經濟開發區綠色產業園區以來,在德欽培育建設的釀酒葡萄原料基地面積達13800多畝。德欽縣升平、佛山、云嶺、燕門、奔子欄、羊拉等6個鄉鎮、2800多戶、近2萬人受益,為做強德欽縣富民增收產業起到龍頭拉動作用。云嶺鄉九農頂村民小組的旺堆戶,斯農村的索南、阿茸等種植農戶僅在釀酒葡萄種植一項的收入已超過10萬元。

2007年,香格里拉畜產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等3戶企業為第二批州級重點龍頭企業,德欽縣奔子欄藏區特色生物食品加工廠等10戶為第二批州級扶持型農業龍頭企業。

2016年4月,香格里拉市建塘鎮、小中甸鎮的3830多畝訂單馬鈴薯進入播種期,從選種到播種到回收都有保證的零風險訂單農業給村民吃了定心丸。據云南農墾天使薯業香格里拉金江源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邱志皓介紹:“該公司在香格里拉市試驗種植高原優質馬鈴薯以來,與鄉鎮簽訂馬鈴薯種植協議,由公司提供技術指導和專業良種,按照每公斤1元的價格回收,幫助村民解決銷售問題,免除后顧之憂。”

60年來,我州積極轉變畜牧業的發展方式,不斷調整畜禽養殖結構,加大品種改良,提高飼養水平,畜牧業發展有了新提升。2016年全州大牲畜存欄27591頭,是1957年的2.5倍;生豬存欄501556頭,是1957年的4.3倍;羊存欄227407只,是1957年的1.8倍;人均肉類總產量達到 732.2公斤。

隨著現代農業發展步伐的加快,我州將農業產業、文化產業、旅游產業三者進行有機融合,推進農文旅一體化發展,創新休閑農業發展之路。現代化大棚里樂享親自采摘的歡樂時光,生態餐廳里暢享視覺與味覺雙重盛宴,田園的味道、花的馨香、果的甜蜜……

如今,香格里拉市三壩鄉的油牡丹、火龍果豐收了,金沙江沿線鄉鎮的村民用科技促農增收的同時,嘗試起鄉村旅游,尼西鄉的馬鈴薯進軍省城市場,維西縣葉枝鎮村民在藥材地里忙得不亦樂乎,德欽縣葡萄種植基地上采摘葡萄的果農笑聲陣陣……他們在盡享發展成果的同時,用勤勞的雙手繼續開創美好的明天。

沃野千里盡歡歌,濃墨重彩繪發展。當前,迪慶農業發展恰逢前所未有的大好時機,勤勞的各族兒女,將繼續用智慧和汗水描繪更加秀美的農業發展篇章,在這片充滿生機和希望的田野上,必定會結出更加甜美豐碩的果實!

工業產業逐漸走強

香格里拉藏龍生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正在進行產品生產加工。

提起迪慶工業,歷程頗為艱辛。1951年之前,迪慶全境無工業企業。1957年迪慶藏族自治州成立時,全州僅有8戶工業企業,產值為3萬元。

60年來,州委、州政府帶領各級干部群眾凝聚智慧、艱苦奮斗,眾多工業戰線的管理技術人員、生產職工拼搏奉獻,推動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發展。

“六五”時期,城鄉集體工業企業有所發展,個體工業有所增加,工業生產全面增長,經濟效益日漸提高。1985年,全州工業總產值達2894萬元。

“七五”時期,工業生產加速資源開發,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全州工業增速有所加快。1990年,全州工業總產值(按1980年不變價計算)達到3573萬元。

“八五”期間,以森工企業為主的工業體系初步建立起來。1975至1998年的23年間,盡管迪慶礦產業和水電業不斷發展壯大,但林業仍然是全州的支柱產業和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工業經濟發展非常緩慢,增長率維持在較低水平。1998年,國家實行長江中上游全面禁伐天然林,以森工為支撐的迪慶經濟面臨崩潰邊緣。

面對困境,州委、州政府審時度勢,提出新的發展思路:“大力培育和發展旅游、生物、礦產和水電四大支柱產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工業經濟下滑的局面在2000年得到有效遏制,工業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22.8%。

60年來,我州充分依靠豐富的水能、生物、礦產等資源優勢,優化產業結構,積極引進資金、人才,發展迪慶工業,逐步形成了“一園七片區”的工業布局。“九五”至“十二五”期間,全州累計工業總產值分別達到0.35、2.33、10.81、51.37億元。

邁開“興工”鏗鏘步伐

2000年之后,以羊拉銅礦、普朗銅礦、鴻達水泥廠等一大批規模大、實力強,能夠帶動迪慶經濟發展的工業企業,繼續引領迪慶重工業的發展。

輕工業方面主要以皮革、民族工藝品加工、食品、服裝、生物制藥等為主,經過長期摸索和發展,輕工業行業發展逐漸明晰,規模不斷擴大,對全州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不斷加大,如香格里拉酒業公司、香格里拉藏龍生物開發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有實力的生物企業異軍突起,引領全州輕工業茁壯成長。

香格里拉藏龍生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樹合就是在這一時期創辦企業的。他說:“州委、州政府大力扶持非公企業,使我們的生物企業得以加快發展。”香格里拉藏龍生物開發有限公司是香格里拉首家以生產、加工、銷售迪慶特色生物產品的非公企業。

公司成立17年來,從只有一條野生蔬菜加工生產線的小規模、單一化的作坊式企業,逐步發展成為擁有牦牛肉、藏香豬肉、野生食用菌、青稞食品等系列產品加工生產線的專業性集約發展的生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產品近80種,132個單品,年產值達6500多萬元。

陳樹合始終秉承“創立高原民族生物品牌要攜手貧困農牧民脫貧致富”的創業理念,實行“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精準農戶”的方式直接輻射到全州16個鄉鎮。從2004年起,公司與上萬農戶簽訂了牦牛養殖、野生菌收購、黃果、山藥等收購合同,截至目前,直接增加當地農牧民的收入1.31億元,直接帶動農戶3000多戶,受益農牧民人數達36000多人。

1958年,全州興建第一座裝機功率為48千瓦的水電站,之后40多年間,全州水電事業發展突飛猛進。特別是“八五”期間,州委、州政府加大力度,把水力發電作為支柱產業來抓,興建一批沖江河、螺絲灣和吉仁河等一批骨干電站,電力開始向省電網、滇西北電網送電。截至2000年末,全州擁有水電站69座。全社會發電量由1958年的20萬千瓦時增長到2016年的405339.04萬千瓦時,年均增長18.3%,全面帶動了我州經濟社會發展。

60年來,迪慶生物和水電產業得到快速發展,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2016年末,全州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8戶,累計實現工業增加值15.36億元。其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完成增加值76233萬元,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完成增加值22884萬元,食品制造業完成增加值1797萬元,農副食品加工業完成增加值12192萬元,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完成增加值21897萬元,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完成增加值11326萬元,黑色金屬礦采礦業(鐵礦采選)完成增加值7006萬元,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完成增加值155萬元,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完成增加值154萬元。

加快工業園區建設 積極引導企業入園

按照集群化、規模化的思路,我州加快工業園區建設,積極引導企業向工業園區、交通等基礎條件好的地方集聚。企業入園后,入園企業不僅可以實現交通同網、能源同體、信息同享、生態同建、環境同治,產業集聚、開發集約、能量集合的優勢也進一步體現。

“十二五”期間,香格里拉工業園區依托我州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水電資源分布特點,初步形成了“一園七片區”的產業空間布局,園區規劃總投資185.3億元,入園工業企業47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1戶。較“十一五”末園區工業總產值增長147.75%,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97.98%,工業增加值增長113.5%,利稅增長67.79%。

據箐口特色產業片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片區是食品、藥品和旅游商品加工為主的綠色產業創業園,著力發展高附加值、無污染、低能耗、綠色生態的輕型加工制造片區,全力建成中小企業的重要孵化基地,自成立起即同步開展了征地、園區規劃、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等前期工作,園區規劃面積2410畝。截至2017年6月底,已簽訂入園協議企業共18家,還有多家企業正洽談有關入園意向;已累計形成固定資產投資6.3億元;園區已向各企業供地480畝,尚有可用于招商的工業用地400畝。”

據了解,箐口特色產業片區的投產企業中,高原精釀工藝啤酒有限公司(占地48畝,投資9000萬元)是迪慶州唯一一家外商獨資工業企業。據該公司負責人嘎瑪塔青介紹,公司成立于2010年5月,2015年6月正式投產。經過2年的發展,公司榮選為云南省212重點項目企業,并獲得了香格里拉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迪慶州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公司充分利用迪慶青稞資源開發精深加工產品,打造藏區高原特色農業新的經濟增長點。2016年公司產量3000噸啤酒,銷售額達到800萬元。2017年計劃達到銷售額3000萬元,上半年銷售額已達到1300萬元。

2015年,園區工業總產值預計占全州工業總產值的73%。工業園區推進迪慶工業轉型升級、實現優勢產業集聚發展、構建縣域經濟增長平臺、承接招商引資重要載體的重要作用逐漸發揮。

自2007年召開全州新型工業化暨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大會后,州委、州政府明確以礦產、電力和生物產業三大產業為重點,以工業園區建設為載體,加快培育新的工業經濟增長點,走有迪慶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從此,全州上下把思想統一到“工業興則迪慶興,工業強則迪慶強”的認識上,形成了全面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的良好氛圍和整體合力。

近年來,省級對我州工業和民營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扶持資金以10%的幅度遞增,“十二五”期間中央和省級下達的各類資金達2.5億元。州內建立工業引導性投入的長效機制,自2007年起,州政府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在預算中每年安排500萬元新型工業化發展專項資金,用于引導全州工業經濟發展,到2014年該資金增加到1000萬元。

“十三五”期間,我州圍繞四大工業支柱產業,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以轉型升級為主線,以發展園區經濟為重點,以提質增效為目標,做特做深生物產業,做實做活水電產業,做優做精礦產業,做強做新建材產業。力爭到2020年,全州工業總產值達166億元,香格里拉工業園區工業總產值占全州比重達70%。全部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15%。

高原春色美,風正一帆懸。迪慶工業已成為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纖繩。心齊、氣順、風正、勁足的迪慶,一定能夠實現全面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的戰略目標。

第三產業走向成熟

普達措國家公園吸引國內外游客。

1998年,迪慶三次產業結構發生了標志性的變化,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首次超過第一產業,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36.5:22.9:40.6。在交通運輸、郵電、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得到鞏固和提升的同時,金融保險、電商、旅游等新興服務業快速崛起。

截至2016年,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050853萬元,是1957年的2532倍。

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和省級對迪慶持續加大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投入大量建設資金,加強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第三產業建設。2016年,全州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25.53億元,投資比例達到71.49%,投資的持續增長,為迪慶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旅游業逐漸成為經濟發展引擎

1994年,省政府迪慶扶貧現場辦公會提出關于在迪慶 “建立以雪山、峽谷、草原等高原風光和民族風情為特色的旅游開發區,納入滇西北旅游區進行統一規劃”的要求,從州委、州政府把發展旅游業作為迪慶對外開放中的先導產業,制定了旅游發展規劃,并納入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由于缺乏專業人才等原因,嚴重制約了旅游業的發展。

1995年,迪慶州境內僅有2家國內旅行社,100多個標準床位,旅游從業人員不到1000人,星級賓館酒店僅2家。

直到1997年,香格里拉落戶迪慶,直接促使我州旅游業走向成熟。據統計,當年年底,全州共接待海內外游客達54萬人次,比1996年增長210%。其中海外游客2.8萬人次,增長19%,實現旅游社會總收入1.4億元人民幣。

到2000年,全州旅游涉外定點飯店有41家,共擁有9224個床位;新興旅游產業藏民家訪迅速發展,旅游從業人員達15萬人,已投入接待經營的各類旅游景區 (點)16個。全州旅游產業基本形成了包括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在內的較完善的旅游產業體系。旅游產業成為國家實施天然林禁伐后新的替代產業,旅游經濟成為全州新的經濟增長點。

2005年,全州旅游產業已初具規模,旅游業在拓寬就業渠道,增加農牧民收入,加快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步伐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年內,全州29家藏民家訪年接待游客20余萬人次,總收入達1200多萬元,旅游業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2007年,迪慶旅游經濟運行表現為增長快、效益好、行業穩的良好發展態勢。旅游接待人次和綜合收入呈現持續增長,旅游對財政、稅收的貢獻率和對航空交通運輸、飲食業、外貿服務業、農產品加工業等的關聯帶動作用更加突出。明永村等許多參與旅游的村社效益明顯,旅游反哺農業日見顯著,旅游業在迪慶的市場經濟中起到了主導作用。

2007年,迪慶旅游經濟運行表現為增長快、效益好、行業穩的良好發展態勢。旅游接待人次和綜合收入呈現持續增長,旅游對財政、稅收的貢獻率和對航空交通運輸、飲食業、外貿服務業、農產品加工業等的關聯帶動作用更加突出。明永村等許多參與旅游的村社效益明顯,旅游反哺農業日見顯著,旅游在迪慶的市場經濟中起到了主導作用。

“20多年前,一年四季在地里忙活,年收入卻很低,后來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每天光是為游客牽馬,每天人均收入超過100元,一戶人家的年收入是以前的幾十倍。近年來,許多村民還開起了旅館,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這是德欽縣明永村村民定主吉層對生活變遷的體會。

“十五”期間,全州接待國內外游客從 2000年的106.26萬人次增加到 2005年的 264.44萬人次,旅游總收入從 6.7億元增加到 20.08億元,年均增長24.55%。

32歲的和云雷經營一家極具特色的藏民家訪——扎雅土司莊園,自2011年莊園創辦以來,天天有海內外游客光臨。

風格獨特的藏式土掌房,多姿多彩的藏族歌舞、服飾,醇香的酥油茶,香甜的青稞酒,可口的烤牦牛肉……這些本土的文化元素深深吸引了一批批國內外游客慕名而來。

自1999年昆明世博會后,迪慶開發出藏民家訪文化旅游項目,如今已成為香格里拉文化與旅游相結合的成功典范。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我州旅游管理部門指定的藏民家訪就有24家,接待游客近30萬人次,總收入超過1000多萬元。

近年來,我州憑借香格里拉、“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茶馬古道等品牌優勢,以及聞名中外的普達措國家公園等風景名勝區和豐富多樣的自然、人文景觀資源優勢,加之大力改善旅游基礎設施條件,理順管理體制和整頓旅游市場環境,使全州旅游業在旅游人次、旅游總收入、旅游從業人員逐年翻番,全面拉動地方經濟增長。

據州旅游集團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香格里拉普達措國家公園于2012年11月26日成功被國家旅游局授予“國家5A級旅游景區”,該公園自2006年8月正式投入試運營以來,在立足碧塔海省級自然保護區的基礎上,整合“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哈巴片區之屬都湖景區、尼汝自然生態旅游村的自然及人文資源,充分利用國際重要濕地、自然保護區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的優勢,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2007年至2014年,共接待游客676.6萬人次,總收入為13.75億元。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酒店如雨后春筍般建起來。借助本土特有的旅游、人文資源,打造出一批批休閑、度假極佳的棲息地,成為都市人們蕩滌心靈的樂土。據了解,截至2016年底,州內星級酒店已近100家。

“十二五”期間,州委、州政府加快改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普達措國家公園晉升為國家5A級景區后又實施松贊林景區創5A。啟動旅游環境綜合整治,旅游服務、促銷和監管力度不斷加大。“十二五”期間,我州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6000多萬人次,年均增長23.9%,累計實現旅游業總收入590多億元,年均增長21.1%。香格里拉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萬人次。2016年,全州共接待國內外旅游者1975.72萬人次,旅游業總收入1877697.02萬元,創旅游外匯收入39354.36萬美元,旅游產業占GDP的比重達到16.8%。

其他服務行業迅速崛起

60年來,我州消費品市場發展經歷由低向高、由慢向快、由曲折反復向直線上升的發展過程。1987年,我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突破億元大關達1.13億元,并在2007年、2010年、2012年、2015年相繼突破10億元、20億元、30億元、40億元。2016年達459261.8萬元,是1957年627萬元的732.5倍,年平均增長11.8%。

自治州成立之初,銀行金融業處于起步階段,從社會主義改造到計劃經濟再到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地方財政預算收入達到了質的飛躍,銀行金融業也得到了蓬勃發展。2016年,全州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164654萬元,是1957年72萬元的2286.9倍;人均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4026元,是1957年的1388倍。2016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中居民儲蓄存款為470475.39萬元,是1957年109萬元的4316.3倍,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達24343元。

自治州成立以來,我州運輸、餐飲等服務行業發展勢頭強勁,2016年末,全州公路通車里程6000.252公里、全州擁有民用車輛108856輛、全州累計完成公路運輸客運量786萬人、全州公路運輸貨運量2422萬噸、全州累計完成郵電業務總量31430.67萬元。(文/央金拉姆)

?

責任編輯:實習生 杜海燕
国产精品九九久久免费视频 |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斩 |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主播精品极品网红| 在线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永久免费|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豆 |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I6| 久久精品www人人爽人人|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电影|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无码专区 | 国精品产露脸自拍|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境外资源| 国产精品主播叶子闺蜜|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播放| 国产九九久久99精品影院|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激情| 久久久久久一品道精品免费看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电影|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99热 | 日韩在线精品一二三区| 亚洲精品高清一二区久久| 国产高清国内精品福利99久久| 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美女| 精品偷自拍另类在线观看丰满白嫩大屁股ass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香蕉| 中文字幕精品在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99|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91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4|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大伊香蕉精品视频在线导航|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99香蕉国产| 91久久精品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