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季節,柚黃橘紅。 庫區小鎮,如行春風。 農特產品交易市場上,趕集的鄉里鄉親絡繹不絕,農副產品交易紅紅火火。種養殖基地里一派繁忙,感受到了家門口就業的喜悅,合作社的貧困群眾笑逐顏開,直夸黨的扶貧政策好。 果園中、農家院、魚塘邊、工地上……黨員干部、工作隊員辛勤奔波的身影,宛如初冬里一道最美最生動的風景。而這一切的變化,正是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白濟汛鄉以黨建引領脫貧攻堅,從嚴從實要求,精準施策、精準幫扶、精準脫貧的一個縮影,也是該鄉把加強基層黨建作為強大引擎,真正使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轉變為農業農村發展優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現實寫照。 筑好戰斗堡壘 聚合攻堅強大動力 白濟汛鄉總面積593平方公里,是迪慶州境內農業人口最多的鄉鎮之一。全鄉11個村民委員會16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6769戶26252人。群眾分散聚居于沿江河谷、二半山區和高山區,2016年全鄉11個行政村共有精準識別貧困戶1452戶5485人。11個村皆為貧困村,貧困面積大、貧困程度深,扶貧攻堅任務艱巨。 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脫貧攻堅是白濟汛鄉最大的任務、最難啃的“硬骨頭”?!笆茇毨У纫蛩赜绊懀嬖诖寮壖w經濟落后、基層黨組織渙散、基層組織凝聚力不強、黨員作用發揮不明顯等問題?!卑诐脆l黨委書記李清壁說,鄉黨委立足鄉情和扶貧工作實際,因地制宜,努力找準工作結合點,以強化村黨總支建設增強發展凝聚力、以提升黨員素質發揮黨員帶動作用為工作抓手,圍繞脫貧攻堅和黨建提升兩個目標,勁往一處使,錢往一處用,把脫貧攻堅與基層黨建擰為“一股繩”,真正實現黨建扶貧“雙推進”。 筑牢戰斗堡壘就是打贏白濟汛鄉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敖犹炀€、接地氣”的“12345”精準扶貧思路在白濟汛鄉應運而生:“12345”即一強化、二機制、三發揮、四保障、五到位,脫貧攻堅開足馬力向前推進。 脫貧攻堅決戰號角吹響后,第一時間成立以鄉黨委書記任指揮長、11個行政村黨支部書記為成員的精準扶貧工作指揮部,行政村以扶貧工作組長,掛鉤單位扶貧工作人員、村“三委”為成員,劃分扶貧攻堅作戰區,分片區掛圖作戰,充分發揮基層黨建引領優勢,牢牢抓住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隊伍這個關鍵,精心排兵布陣,精準調兵遣將,向脫貧攻堅“硬骨頭”宣戰。 脫貧攻堅與基層黨建的有機結合,是打通脫貧道路“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保障?;鶎狱h組織特別是村級黨組織是脫貧攻堅的中堅力量。脫貧攻堅過程中,白濟汛鄉堅持扶貧開發在哪里、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跟到哪里,通過統籌推進、相互促進、優化配置、整合資源,脫貧攻堅與基層黨建提升“雙推進”已收到實實在在的效果。 “產業建支部,黨建和產業發展兩不誤,既提高了黨員的先鋒意識,也讓更多農戶脫貧增收有了主心骨。”維西盛大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黨支部書記王符全感慨地說。 筑堡壘動真碰硬,勢在必得。派準“領頭羊”、強化“生力軍”和訓優“操盤手”,舉辦培訓會20余期,加強對總支書記的培訓,強化總支書記抓主業主責意識;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強化黨員對各項政策的學習,提升自身素質,加強對周圍群眾的引導;嚴格落實黨員領導干部“三聯系四掛鉤五結對”工作制度,掛鉤黨員干部每月到村、組、戶走訪和宣傳,把脫貧責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做到幫困不漏戶、戶戶見干部,精準扶貧落實到人。 為打造發展服務群眾的前沿陣地,該鄉在11個村農產品進綜合服務平臺的基礎上,建立基層黨建電子商務應用中心,推動黨建引領電商扶貧建設,將黨組織優勢轉化為產業脫貧優勢,依靠互聯網提高經濟收入和致富能力。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將農村土特產品、山貨銷售出去,增加群眾收入,同時為有需求的群眾提供網上商品代購服務,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把黨組織的優勢發揮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帶領百姓脫貧致富,基層黨組織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白濟汛鄉堅持厚植基層基礎,把基層黨組織打造成脫貧攻堅的一線指揮部。今年以來,共整合扶貧資金225萬余元,新建和修繕活動場所25個,真正做到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 脫貧攻堅是惠及民生的德政工程,也是聚合力量廣泛參與的系統工程。白濟汛鄉不斷加大外力牽引,豐富拓展多元化、多渠道幫扶方式,先后投入和整合產業發展資金2331.92萬元;投入易地搬遷扶貧資金11398萬元;托巴電站淹沒區林木補償資金11700萬元;維福公路征地拆遷資金3600萬元;道路硬化資金11140.45萬元,有了資金保障支撐,增強貧困群眾自我脫貧的積極性、主動性。 從筑堡壘強黨建發力,白濟汛鄉脫貧攻堅靶向精準,“內外”兼修,按照“培育產業發展一批、生態補償解決一批、易地搬遷安置一批、水電移民保障一批、素質提升脫貧一批、完善政策兜底一批、鄉村旅游帶動一批”的脫貧措施,完善政策機制,建立立體式扶貧支撐,推動貧困村群眾奮力脫貧。 “扶貧的價值,在于融匯更多情感,讓貧困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讓脫貧更有溫度。而產業扶貧,更是讓貧困群眾有了一個參與創造價值的平臺?!崩钋灞谡f。 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因材施策,該鄉在產業扶貧方面持續探索不斷發力,讓扶貧精度和脫貧溫度不斷攀升,用實實在在的扶貧成效,促進困難群眾有能力、有信心、有平臺可持續創造價值,扶在了點上,落在了實處,暖在了心窩,立起了新志,蹚出產業扶貧的新路。 “從關注日常生活到關注經濟發展,從健康兜底到增強扶貧信心,我們貧困戶的方方面面,政府關注到了,現在種地增收有了保障,感覺離全面小康更近了!”58歲的老黨員李繼先說。 黨建融于產業 激發脫貧內生動能 “今年傈家黑烏雞市場行情看好,客商搶著要!上周剛剛與廣州一家企業達成協議,每個月供應15萬枚土雞蛋,農戶每枚雞蛋可以多收入2~5毛錢?!币徽f起合作社來,白濟汛鄉傈家黑烏雞養殖合作社理事長沈雁兵說,“土雞的銷路很好,每市斤25元,已被經銷商和附近的飯店訂購一空,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狀況。讓老百姓不用出門打工就能賺到錢,最主要的是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了。” 傈家黑烏雞養殖協會成立于2013年,成功注冊了“傈家黑烏雞”商標,目前已發展帶動農戶84戶加入協會,其中種雞養殖戶16戶,擁有種雞數量6500余只。2015年已建成年孵化20萬羽雞苗的標準孵化場,已銷售商品雞5萬多羽。 “我們采取以養殖協會加農戶的模式發展,以種雞中心養殖場負責選育提純種雞,由養殖協會成員中的種雞養殖戶進行種雞育成,同時為中心養殖場提供優質種蛋,中心養殖場為其他協會成員提供優質的雞苗,協會還對養殖戶進行標準化飼養、防疫、治療等方面的全程培訓、監管,并提供全程技術服務,全面保證上市商品綠色、無污染、無公害品質?!崩液跒蹼u養殖協會負責人沈雁兵說。 “黨和政府政策那么好,扶貧干部這么幫我們,自己不努力脫貧都不好意思呵。明年,我們家養雞規模將達到600只,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呢。”傈僳族村民余永華說出了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群眾的心聲。 傈家黑烏雞養殖合作社,只是該鄉103個精準扶貧示范專業合作社中的一個。 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白濟汛鄉聚焦貧困群眾,創新機制和辦法,讓貧困戶享受到扶貧攻堅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引領貧困戶在種養殖特色產業發展中如期脫貧摘帽。 “27戶精準扶貧戶加入合作社以后,我們給他們提供共園和巴共種母豬,并提供豬飼料,年底收入每家也都有三四千元的純利潤?!本S西盛大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符全介紹說。 如今,盛大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已從創立時的10戶社員發展至56戶,其中27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合作社以養殖共園豬、巴共豬為主,年出欄達到1200余頭,母豬存欄300余頭,實現年銷售收入250余萬元,創利60余萬元。 “加入了這個合作社以后,我們飼料不用愁,技術有人教,銷售有人管,疫病防治還有技術員,年底還能賣著錢,合作社這樣做,我不有理由不把日子過好。”精準戶廣耀輝感慨道。 “7年的時間里,合作社大力發展蔬菜產業,探索出了一條加快種植業結構調整的新路子,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及“農校對接”的模式,帶動50戶貧困戶種植無公害蔬菜,合作社還對貧困戶種植的無公害蔬菜進行回收包裝銷售,帶動貧困戶增收?!必暚斔卟朔N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方又多說。 “維西縣白濟汛鄉地理環境獨特,多樣性的生物資源為特色產業發展提供了優越條件。我們以市場為導向,發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區域特色產業,促進特色產業產品向區域化、規模化、基地化方向發展,形成了高半山區以養蜂和糯山藥、天麻、優質水果種植為優勢的產業帶;半山區以養殖土雞、肉牛、生豬為優勢的產業帶;河谷地區以養豬、蔬菜種植為優勢的產業帶?!卑诐脆l黨委書記李清壁說。 “這一模式不但解決了種養殖技術難題、加強了專業技術指導、拓寬了銷售渠道,還打造出具有白濟汛鄉特色的優質高原農特產品,收入有了保障,生活變了模樣,為貧困戶脫貧致富奠定了堅實基礎?!崩钋灞诟嬖V記者,在黨委、政府引導下,通過整合幫扶力量和幫扶資金,由專業合作社牽頭,黨員在脫貧攻堅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廣大貧困戶積極參與,帶動了當地1452戶貧困戶5485人發展種養殖業。 目前,白濟汛鄉已初步形成貧困戶種養殖產業突出、規模發展迅速、帶動增收明顯、覆蓋貧困農戶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全鄉共成立有103個專業合作社,累計參與合作社成員達2031戶,有效帶動了農戶和貧困戶發展種養殖業增收致富。 “觸網”闖世界 “黨建+電商”點燃發展新引擎 最近五年,在貧困山鄉,電商也變得婦孺皆知,電商扶貧更是風生水起。一般的電商扶貧,在貧困村設個工作點,收點老鄉的土特產在網上賣,幫村民買點生活用品,增收減支,助力脫貧。 而在白濟汛鄉,基層黨建電子商務應用中心不僅成了全村特色農產品銷售和便民服務中心,也成為了農村小型的公共服務中心。 村容村貌變化翻天覆地,但村民普遍種植糧食、瓜果等初級農產品,坐等商販上門收購。雖然脫貧不難,但穩定增收面臨不小挑戰。為了農產品賣上了好價,群眾辦事更方便,貧困村更有活力,李清壁提出了發展電商,引導特色產業走現代農業之路的想法。經過兩個月的籌備,11月19日,白濟汛鄉基層黨建電子商務應用中心正式上線。黨建領航,電商助力,白濟汛鄉的發展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你家佛手不錯,我們幫你銷售吧。”“以后你腌制的火腿我們包銷,一年也能增加上千元收入呢。” ……基層黨建電子商務應用中心上線后,成員隨時都會留意幫貧困戶解決銷售難題。 而開通僅僅一周,電商把村里的小農經濟一下子對接上了大市場。通過線上線下的對接,白濟汛鄉的木瓜獲得了3噸的大訂單。 “這幾天,鄉里正組織各村小組集中收購木瓜呢,很快就可以發貨啦。通過電商平臺,我希望讓更多的商家和游客了解我們白濟汛鄉,讓我們的農特產品通過線上渠道走得更遠?!睏顕姼吲d地說。 “基層黨建電子商務應用中心目的是要通過互聯網解決鄉黨委政府為群眾服務的零距離,把我們老百姓好的農產品賣出去,來實現群眾致富增收的目的。”中心負責人介紹說,基層黨建電子商務應用中心不僅能提供網購商品的代買和農產品的代賣,還為農民提供水電通訊費代繳支付、機票車票代買、醫療就診預約、常備藥購買、快遞代收代發、人員培訓、引導宣傳及其他日常公共生活服務,也成為農村小型的公共服務中心。 幫助老百姓穩定脫貧,逐步致富,是電商扶貧服務中心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在李清壁看來,農村電子商務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動力,電商是開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金鑰匙。 “從生產來講,通過電子商務,可以帶來廣闊市場,降低農業成本。同時,擴大的銷售量,以及網絡需求端的現代化標準,就會倒逼原有農業進行產業化、現代化、標準化、品牌化改造,倒逼我鄉農產品的營銷模式和生產品質實現轉型升級?!崩钋灞谡f,下一步將整合扶貧產業鏈,讓農戶更方便享受全程生產服務,更多分享全程增值收益,更快脫貧致富。 如何才能從機制上做到群眾脫貧有效果、后續鞏固有保障,讓貧困群眾的“獲得感”最大化? “我們將完善利益聯接機制,創新產業扶貧機制,確保扶貧產業行穩致遠,讓貧困群眾的“獲得感”最大化,幫助貧困地區拔除窮根、實現徹底脫貧?!睂τ谖磥?,李清壁信心滿滿。 黨旗飄揚,指引脫貧,興旺庫區。如今的白濟汛鄉,基層黨組織煥發出蓬勃生機和活力,黨員干部樂當扶貧先鋒,正以嶄新的姿態全力推進精準脫貧。 山在歡笑,水在歡笑,人在歡笑。如今的白濟汛鄉,黨群齊心,以飽滿的精氣神、昂揚的斗志擼起袖子加油干,正用智慧和汗水譜寫著一曲決戰脫貧的時代贊歌。(云南網記者 楊之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