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迪慶州地稅局丹珍汪杰同志先進事跡 如果說精準扶貧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那么,每一位扶貧工作隊員就是這場戰爭中最頑強的戰士;如果說貧困是脫貧攻堅戰中最堅固的堡壘,那么,每一位扶貧工作隊員就是這場戰斗中最好的投彈手。丹珍汪杰,在這場扶貧大會戰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個共產黨員的光榮使命。 丹珍汪杰,迪慶州地方稅務局一名樸實的老干部,為人和善、待人真誠。從香格里拉縣檢察院、州建工集團、縣地稅局、一分局局長,再到州地稅局政策法規科科長、州地稅局副調研員,丹珍汪杰可謂履歷豐富。2001年,丹珍汪杰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在黨旗下作了宣誓。從那一刻起,他始終堅持以黨員標準來要求自己,心中時刻牢記黨員的神圣使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2015年3月以來,52歲臨將退休的丹珍汪杰被地稅局委派到扶貧掛鉤點——德欽縣江坡村擔任第一書記、工作隊長。而今,兩年多過去了,丹珍汪杰依然堅守在扶貧第一線,為鄉親們脫貧致富獻計出力。 扶貧,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事關與全國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大局,也事關全州貧困群眾的切身利益,來不得半點馬虎。德欽縣江坡村平均海拔在1900米以上,共有7個村民小組,共667人,全村有貧困戶60戶,247人。按照脫貧計劃和要求,2016年年底,江坡村將全面完成脫貧摘帽,退出貧困村行列。 丹珍汪杰第一次踏上江坡村這片土地,看著荒蕪的山坡,滾滾的瀾滄江水,心中有些憂慮。接下來的時間里,他開始走村串戶,挨家挨戶遍訪群眾,耐心地傾聽群眾疾苦。當來到玖農村的一家農戶前,丹珍汪杰的眼睛被一所破敗的老藏房吸引住。年邁的“老阿佳”阿宗坐在屋前的殘墻邊不停地輕輕啜泣。在跟村長詢問后得知,原來,阿宗家有4口人,幾年前兒子因病去世,兒媳知史卓瑪患癲癇病生活不能自理,大孫子斯那次稱智障,小孫子斯那扎史右手殘疾。在屋里巡視一圈后,丹珍汪杰發現,這個家除了幾袋救災大米外一貧如洗,受上方和左方兩條水渠滲水影響,僅有的一所藏房出現了墻體開裂,柱子移位。“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今天,竟然還有如此貧苦的家庭,我還是頭一次看到,也被深深震撼。雨季來臨前,如果阿宗家的房子不重建,一家4口都有被活埋的危險。”但拆除重建老房屋光工時費就要3萬余元,資金從何來?幾天來,單珍汪杰心里像壓了一塊沉重的石頭。 據村長介紹,阿宗家的“房子”問題曾多次向縣、鄉反映,但都未能得到解決和落實,時間長了,事情就一直拖了下來。在征得鄉政府給予水泥和彩鋼瓦支持后,丹珍汪杰一拍桌子說:“房屋拆除重建3萬元的工時費我給。”之后就撥通了妻子的電話,在得知事情緣由后,善良的妻子并沒有阻止丈夫這種想法:“只要是為老百姓的事,你就去做吧,我支持你。” 第二天,丹珍汪杰帶著身上僅有的5000塊錢,一起和村長再次來到阿宗老人家,同村干部商量房屋拆除事宜。起初,阿宗一家人和村民始終半信半疑。半個月后,當丹珍汪杰再次將15000元現金交到村長手中時,他們這才相信丹珍汪杰書記是個為民辦實事的好干部:“多年來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在丹珍汪杰書記的手上解決了。” 拆除、重建,阿宗老人家的老藏房在村民們的幫助下緩緩倒下,又拔地而起,他們連連拍手叫好。在新房快建好時,丹珍汪杰再次將10000塊余款交到了村長手中。在新房前,樸實的阿宗老人抱著丹珍汪杰失聲痛哭,她做夢都沒有想到會有這么一天。在場的村民無不為之動容。在丹珍汪杰感到無比欣慰的同時,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村民們開始喜歡上這位老干部,有困難跟他講,有事情請他幫忙。他也悄悄地變成了江坡村群眾提及就會豎起大拇指的好干部。“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就要多為老百姓著想,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我始終清楚的記得在黨旗下鄭重宣誓過的誓詞,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只有這樣,我們的黨才會贏得群眾的支持和擁護。”丹珍汪杰如是說。 丹珍汪杰是個熱心腸,見不得別人的苦,喜歡為別人解憂。江坡村敦貢村民小組海拔在3000米以上,共有14戶村民,是一個典型的貧困村。該村村民單增江初坐在門口悶頭剛抽完一袋煙,就見到丹珍汪杰和工作組一行的到來。他家離通村公路有30多米,由于坡度大,常年以來一家人都只能從小路回家。“為什么路沒有修到農戶家門口?”單珍汪杰邊看邊問村長。“書記,村里沒有資金,也只能這樣了。”村長答。看著單增江初滿眼期盼的眼神,丹珍汪杰豈會置之不理。隨即,他找來了正在附近施工的挖掘機師傅說:“1200元的工錢我來給,按標準幫把路挖到家門口。”3個小時后,一條30米長、4米寬的毛路挖到了單增江初家門口。看著這條新路,丹增江初激動的握著書記的手,連聲道謝。 敦貢村民小組村民尼瑪定主在房前不停地徘徊,一臉憂愁。原來,體弱多病的老婆天天需要打針吃藥,兩個孩子又都在昆明上大學,家里經濟緊張得快要揭不開鍋。這兩天,又到了給孩子寄1000塊費用的時候,尼瑪定主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籌莫展。在得知情況后,丹珍汪杰給他家送去了1000元的資金,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拿到這滾燙的錢,尼瑪定主熱淚盈眶,哽咽著說:“謝謝領導,謝謝阿克汪杰!” 江坡村西達村民小組也是個貧困村,農忙時節,丹珍汪杰來到村里,看到家家戶戶都在用拖拉機往地里拉糞備耕,唯獨只有此里白宗家兩口子正吃力地將一籃籃的糞背到地里。 在此里白宗家轉了一圈,丹珍汪杰才知道,這個窮得叮當響的家根本就沒有這個能力和條件,眼前這個貧困的家,讓他鼻頭一酸。丹珍汪杰問此里白宗夫婦,家里最需要什么?丈夫有些靦腆地說:“一輛拖拉機。” 從村里回來后,丹珍汪杰向賣車的朋友打聽了拖拉機的價格,新車要3萬多元,他有些為難。后來他想,買個二手的也不錯,就托朋友四處打聽有沒有要賣的拖拉機。一個月后,終于等來了好消息——在香格里拉市三壩鄉有一臺這樣的拖拉機轉讓,要價13080元,丹珍汪杰幾乎沒考慮就訂下了這輛拖拉機。當拖拉機送到此里白宗家時,夫婦倆簡直就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樣的事情不勝枚舉:玖農村精準扶貧戶尼瑪家今年在國家政策支持下,蓋起了新房,但由于資金不足,房屋裝修費用遲遲未能結清,裝修工人天天找上門索要工錢。得知情況后,丹珍汪杰給他家送去了1000元資金,幫助一家人度過了難關;去年“三八”婦女節之際,丹珍汪杰還向江坡村一、二社捐贈了2000元的活動經費…… 在去年脫貧攻堅工作中,丹珍汪杰與工作組根據江坡村實際,共向村民發放了生豬120頭,山羊130只,種牛47頭,通過有針對性的產業扶貧,有力的促進了貧困戶增收。“我們國家干部現在吃的夠了,穿的也夠了,也知足了。也該多幫助貧困群眾的孩子,孩子是一代人的希望。在江坡村,沒有一個村民是我不認識的,我喜歡和他們交朋友,他們也喜歡和我拉家常、說真話。到去年年底,江坡村可以全面實現脫貧摘帽,對此,我也感到很欣慰,也希望自己今后能為貧困村多做點事情。”丹珍汪杰如是說。 在玖農村和西達村,安置戶取批和魯茸此里兩家正在建蓋新房,丹珍汪杰承諾,在兩家的房屋主體完成后,給予每家3000元的刮瓷費用支持。 在江坡村委會工作組駐地,為節約費用,丹珍汪杰主動當起了12個人的“廚師”:“能省就省點,能給貧困村群眾多一點幫助我感到很高興。” “玖農村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資源,那里的湖水有美麗的梅里雪山倒影。下一步,我希望通過跟有關部門積極協調,能夠開發玖農村的旅游,帶動鄉村旅游,帶動周邊群眾致富增收。”丹珍汪杰這樣說。 兩年多來,丹珍汪杰走遍了江坡村的山山水水,踏遍了江坡村的每一寸土地。他始終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辦實事、解民憂。他的坦誠、善良、腳踏實地,也換來了當地黨委政府和群眾以及單位領導和同事們對他的一致好評。他的事跡在迪慶電視臺《共同關注》欄目播出之后,產生了良好的反響。他用實際行動實踐著自己的入黨誓言,讓黨的旗幟在精準扶貧路上高高飄揚。 ? |
87948f73-3b83-4755-88ad-44ad4737902d.jpg)
8af30dcf-bdf8-48e7-8684-75b1f9cf467d.jpg)

ffc26b77-04af-4fa5-b4a8-1080ab26b2a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