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迪慶州義林建筑建材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志義 李志義同志是迪慶州義林建筑建材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他的公司是迪慶州建筑行業中一支新生的主力軍,成立于二零零九年一月。經過不斷摸索、探討,走出了一條具有高原民族特色的建筑之路,既發揚和傳承了以藏民族為主體建筑風格,又融合了多元民族文化的格局,屹立于我州蓬勃發展的建筑業之林,為我州民族團結、社會進步、文化繁榮、經濟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他的公司在繼承迪慶優秀傳統建筑文化的同時,以全新的系統思維模式,全新的現代管理方法、全新的服務理念創造出一個個令人滿意的業績。幾年了公司先后完承建120多個項目,所有工程沒有出現過質量和工期糾紛,得到甲方的信任,得到用戶的公認,人們譽他是誠實守信的帶頭人。 他的公司注冊資金4318萬元,現有固定資產近2067萬元,年均上繳稅款111.83元。由于實績突出,于2013年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和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資質晉升二級資質。在短短的幾年中他的公司為什么能在迪慶建筑業中成為佼佼者呢:只因為公司老總李志義同志長期堅持“恪守信譽、質量為本”的經營宗旨,自覺維護“重合同、守信譽、注實績、造精品”的社會形象,的結果。 一、艱辛的歷程?? 發展的根基 他出生在香格里拉貧困山區,自小在農村與父母一起成長,深深體驗到生活在農村的艱辛。他剛進入初中時就朦朦朧朧地在他腦海中顯現出要減輕父母負擔,改變農村貧困面貌的憧憬。一九九四年七月初中剛畢業,就按捺不住回農村創業的決心,去尋找一條發家致富的路子。在家幾年中,他種過莊稼,放過牲口,跑過經商,最后選擇了建筑業。 身為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他在想什么做什么呢? 二、樹立民營企業正確地服務意識 他認為,辦一個企業不是有人有資金就可以的事,是建立在地方沃土上一個生命,如果沒有地方哺育,就沒有生命力,因此,一個地方的發展,穩定才是企業的希望,他還經常教育職工說,我們地方多種少數民族聚居,各自的風俗、習慣甚至語言都不同,大家要相互理解,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誠實守信。我們公司員工要這樣做,員工家屬要這樣做,地方穩定了公司就有希望。他沒有很高的學問,沒有多高的政治眼光,也沒有多少的理論水平,就這么簡單樸實的語言表現一個農民企業家的誠實守信風范。他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 三、招收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和下崗工人務工從而減輕社會壓力 他看到部分大中專畢業生考公務員落榜后情緒低落,三三兩兩在一起游蕩,對社會穩定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于是他決定,為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吸納有志從事建筑業的大中專畢業生到公司來從事建筑工作。不到三年的時間共招收大中專生10多個,公司每年拿出部分資金購買教材、書籍給員工學習,還讓他們做讀書筆記,讓學習上有一定進展的員工分期分批派出去參觀考察學習,參加培訓班。這種“學習創造利潤,技能發展公司”的人才理念逐步得到顯現。如今他們中的80%已經成為公司的骨干力量。他還大量的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農民工和下崗工人到公司工作。有效地減輕了社會壓力,為當地經濟發展,社會穩定起到了積極地作用。 四、誠信當先? 多為農民工著想 離開了媽媽,才知道羊皮襖的溫暖,農民的兒子,深深知道農村人的艱辛。他作為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身先士卒,視員工為合作伙伴,隨時深入工地、深入員工宿舍,與工人談質量談進度談技術,還經常了解每一個工人的家庭、生活狀況,發現個別職工生活上或其他方面有困難時力所能及的主動幫助他們。公司還規定其他管理人員也要深入到基層,了解職工思想,解決實際問題。他最放心不下的是,建筑工地隨時都會出現危險,給工人造成傷害。他除加強公司內部管理外,還給每一個工人購買意外傷害險,給每一個工人配備安全帽、安全繩、安全帶。工地腳手架第一個試走的是他,深基坑作業第一個下去的是他,工人受傷第一個到場的機乎就是他。有一次,他得知有一個工人的工資被騙,當即就讓出納再給他送去。由于他關注民生,處處為工人著想,三年過去了,沒有發生過一起拖欠工人工資的糾紛,沒有一起醫藥費的糾紛,建筑工地忙碌而和諧,休息場所歡歌笑語,這不僅是黨和國家提倡的安定團結,和諧發展的環境,也是公司總經理他的所追求誠實守信理念的體現。 ? 五、解民之急? 憂民之憂,促進誠信社會環境 他認為,關注民生,改善民生,要融入深厚感情。萬事民為先,在思想感情上貼近群眾,時刻把民生問題看在眼里,記在心上,重視民心民意,擺正群眾利益的位置,妥善處理涉及群眾切身的問題,努力辦好群眾急需辦理的事情。通過幾年的努力他的公司在當地小有名氣,但他個人從不奢侈浪費,不酗酒,極少抽煙,把精力放在改善民生上,家鄉公路建設,他捐獻水泥;學校建設從不討價還價,不足資金由公司支付;建校資金不到位他把自己家產全部抵押貸款建校;學校、社區公益活動,資金不足他慷慨解囊;貧困家庭供不起學生上大學,他總是一馬當先,抽空還到學校看望學生;興隆村泥石流、“8.28”、“8.31”地震、“11.1古城火災”他力所能及的捐資;無錢就醫的、天災人禍的父老鄉親一提到他總是為之而感動。曾有人不解他的做法,而他本人說,這些事對于一個人來說可做可不作,但對于社會來說是不得不有的,為了構建誠信社會,我只是做了點我應該做的事。 六、秉承公司“恪守信譽、質量為本”的經營宗旨,促進公司長足發展 目前,由于個別失信企業或個人在社會上做了一些有損于社會、有損于民眾利益的事,坑害了社會的公共利益,害苦廣大老百姓,失信成為社會問題,正如老百姓的順口溜:“上橋怕塌,住房怕垮,吃飯怕摻,服藥怕假”。在李志義總經理的管理理念中,最忌諱的就是企業失信。他在平時的工作學習中,從不說大話、不說假話,不做表面文章,公司承包的工程無論價格如何,他都要求項目經理提高建筑質量,公司承包的工程有口皆碑。有的工程早已過了保修期,只要業主打來電話需要處理,他二話不說,派工人返修,直到業主滿意為止。公司提倡誠信施工,李志義總是帶頭執行,他經常講,看到浪費現象他就心痛,每到工地經常把隨手撿到的磚頭、木板、鐵釘集中堆放,以便再用,于是工地上的工人個個以李志義總經理為榜樣,誠信施工,不隨便浪費材料,看到丟棄建筑材料經常撿來再利用。李志義總經理經常告誡員工,做人要講誠信,公司也要講誠信,不講誠信,就會出現豆腐渣工程,失信于社會,毀掉企業。 作為企業的主要負責人,他不但這樣做,他還有一套建立公司誠信制度的管理模式: 1、內強素質,外塑形象、靠優質的服務取信社會。素質是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形象則是企業的招牌和門面。積極開展崗位練兵和各項技能大賽,練“內功”。他要求員工無論是當面交談,還是電話咨詢,員工普遍使用文明用語,給顧客以賓至如歸的親切感,公司實行回訪制度、生日短信祝賀、生日點歌等活動;在上崗中,員工統一著裝,掛牌上崗,儀表整潔,風紀嚴謹,彰顯義林人的青春和動力;在服務中,員工誠懇熱情,文明禮貌,來有迎聲,問有答聲,走有送聲,對顧客萬問不煩,用實際行動為顧客創造了良好的信譽環境,通過優質的服務贏得了社會的信任。 2、科學管理,誠信經營,靠信譽求得企業生存發展。想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要在社會中樹立一定的信用度。為此,公司側重抓了四個方面:一是按《社會權益保障法》、《產品質量法》等法律法規要求真誠面對社會。二是嚴把建筑質量關,履行項目經理全面負責制,建立質檢部門,層層把關建筑質量,實行一物一簽,制止套牌、假冒建筑材料進場,保證社會合法權益,不坑害社會。三是以誠相待,對建筑材料的質量嚴格管理,決不做虛假宣傳、欺騙誤導社會,履行建筑業的義務。四是公司向社會公開服務承諾的具體內容和標準,服務程序和時限,明確了違約應承擔的責任,設立舉報電話投訴箱,虛心接受社會的監督指導。我公司領導用其誠信實現企業守法經營、依法辦事,使社會放心。 3、誠懇為建設方服務,共創雙贏。 4、推行標準化管理體系,促進公司管理規范化、專業化。企業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企業的興衰成敗。建立企業標準化體系,推行標準化的管理,是促進企業科學、完整、合理、有序發展的重要手段促使公司走上了專業、規范化道路。 5、加強民主管理,營造和諧統一的勞動氛圍,促進公司可持續發展。李總注重發揮工會的重要作用,以保障員工的利益為出發點,他要求工會經常性的組織開展員工與行政管理人員面對面的交流活動,著重解決在公司發展過程中員工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促進了公司與員工之間勞動關系。工會積極組織員工開展各種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 建筑質量差、客戶滿意度低等現象是導致誠信體系建設滯后,公開、公平與公正缺失,使部分建設方產生了反感情緒。隨著社會改革的深入,市場開放程度進一步擴大,有實力的大建筑企業開始進入迪慶從事建筑活動,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提高誠信意識,保證企業健康、持續、穩定、高速的運轉。打造誠信體系,歸根到底是企業的員工有沒有誠信意識。如果沒有良好的誠信意識,客戶、社會將無法接納。所以教育員工樹立誠信理念、提高誠信意識,增強員工的危機感和競爭意識,是公司的戰略任務之一。首先要真正從思想上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從加強自身的倫理修養開始,自覺樹立誠信觀念。其次,提高誠信服務意識,靠誠信、靠服務,緊緊抓住市場、社會的脈搏,牢固樹立以客戶為本的觀念,把建設方、社會當作衣食父母。加快角色轉換,強化自律意識,把依法誠信服務落到實處。二、提高誠信素質具備了一定的誠信服務意識,必須有工作服務本領,否則打造誠信體系只是一句話,企業的誠信度如何,首先是通過全體員工的工作來反映的,因此,提高員工誠信素質是公司加強誠信體現建設的重要一環。企業只有具備一流的員工素質才能創造出一流的業績。努力提高公司員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服務本領,關鍵是要創新思維、改進學習方法,及時更新知識,適應市場經濟的變化。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中,流傳著無數感人的誠信故事。他們恪守誠信,與人為善,李志義傳承和發揚了優秀的道德文化傳統,并在這豐富的誠信資源中,汲取到中華民族騰飛的持久動力。身披一襲燦爛,心系一份執著,帶著誠信上路,將踏出一路風光。俗話說:“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強。”沒有誠信的個人是社會的危險品,沒有誠信的民族是民族的悲哀。誠信,是人類社會人際關系的精神紐帶,也是人際關系的最高原則,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中華民族歷來都把“誠信”作為一種美德,一種修養,一種文明,人人追而求之,歌而頌之。李志義同志傳承著“寧可窮而有志,不可富而無信”的民間格言。 是啊!為了打造誠信企業他只是做了一點他應該做的事,為社會主義這座高樓大廈添了塊磚。他平凡的外表但有一顆成功企業家所必備的誠信靈魂,永不滿足,永遠進取,憑著與人為善誠實守信的人格魅力,為當地社會的和諧發展做出了貢獻,也創造出了屬于自己的一片藍天。 |
87948f73-3b83-4755-88ad-44ad4737902d.jpg)
8af30dcf-bdf8-48e7-8684-75b1f9cf467d.jpg)

ffc26b77-04af-4fa5-b4a8-1080ab26b2a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