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行醫:白衣情深山路知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 發布時間:2018-01-10 10:54:24

——李永生先進事跡

李永生自1995年擔任村衛生室鄉村醫生一干就是20多年,扎根農村,在最基層的醫療衛生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守護著當地農民群眾的健康,憑著崇高的醫德、精湛的醫術,為病人除疾祛病,排憂解難,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信賴和贊譽。

義無反顧 立志鄉村醫療事業

李永生,藏族,德欽縣升平鎮巨水村紐貢小組人,1995年7月,李永生從迪慶州衛生學校畢業,被分配到德欽縣升平鎮阿東村擔任村醫,阿東村離縣城50多公里,有16個村民小組,2280人,16個村民小組村落分散,況且交通不便,有些村與村之間就要走上10多個小時。第一次走進阿東村時,他在衛生室看到的是破舊不堪的房屋,泥濘的場院,幾只家畜在院子里自由的跑來跑去,周圍有一群衣衫襤褸的老人在曬太陽,用不太友好的目光打量著他。這難道就是自己工作的地方,他的心都涼透了。他想到剛到縣衛生局報到的時候,領導提到大家要面對的困難,從頭開始,從零開始。他也想象到了,但沒有想到眼前的情況超出了他的想象。可無論怎樣困難,路還是要走下去的呀。他想到了在迪慶衛校讀書時的情景:作為學校招收的第一個鄉村醫士提高班,他們的學習任務就是畢業后為基層的老百姓服務,而當時,他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老師們認可他對學習的刻苦和認真,而同學們又很喜歡他的熱心和隨和。他無數次的想象以后在工作中開創一片天空。可眼前的一切,讓他對自己第一次產生了懷疑,能行嗎?留下還是走?不服輸的性格讓他留了下來。

面對的困難是:一棟四面漏風搖搖欲墜的房子,手里只有政府發的作為周轉金的3000元。那3000元就是他所有夢想與奮斗的開始。李永生住了下來,最困難的是下雨時,外面下大雨,里面就下小雨,他就冒著雨爬到屋頂敲打屋面,屋內所有的瓶瓶罐罐都接滿了雨水。當時阿東村的公路屬于林區公路,一年里有三分之二的時候是不通的,從阿東到德欽縣城的山路,來回要10多個小時,他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這樣的情景:早上,天上還是群星閃爍,他就已經走在去購藥的路上了,晚上背著藥回來時,頭上頂的還是月光與星光。這還不是最困難的,最困難的事半年后就出現了。當時阿東村的老百姓生活極為困難,沒有多少經濟收入,許多人看病都沒有錢,只好給李永生打欠條,他知道如果這樣,他就沒法工作了,可他不忍心拒絕呀,農村的生活他也知道,一次次他就原諒了他們的欠款,結果,他的周轉金到半年后就沒法再周轉下去了。他的到來,改變了阿東村人民缺醫少藥的困境,但他自己卻陷入了缺少資金而無法開展工作的絕境。看著手中的白條,空空的藥房,他不知道自己還能堅持多久。有過幾次,他都把背包打好,準備走了,干不下去了。但是看到被病痛折磨的農民們,他的心又一次軟下來了。

留下來,那困難如何解決,這是一個讓他頭痛不已的難題。老百姓確實困難,沒辦法。而自己的工資每月只有120元,這點也不夠填補農民看病所欠的藥費。縣城里的藥也很貴的,他想到省城去批發,這樣就可以給農民減少很多的負擔,但這一切都要錢,錢在哪里?最后,他好說歹說把退休在家的父親的工資抵押了到銀行去貸款,終于解決了資金問題。衛生院有藥了,而且比縣城的藥還便宜,而李永生也更忙了,來找他看病的,叫他出診的,他從來就沒有上下班或星期天的概念,披星戴月出診回家對李永生來說是家常便飯。

有一次,他從縣城拉來了藥品,在回來的路上,突然下起了暴雨,他雇了7、8個人和15頭毛驢,走到阿東下村時,暴雨淹沒了道路,兩邊的山坡上不時有落石滾落,他和同伴們把毛驢的馱子卸下,背著藥品涉水2里多,好幾次,他們差一點被洶涌的河水沖走,一直到深夜,李永生才回到了衛生室。

多方努力 改善醫療衛生設施

阿東村由于村落分散,出診時李永生即使大汗淋漓爬上一天還有得不到及時治療的,延誤了治療時間,李永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了方便出診,他忍痛把老父親買給他的大彩電換了一輛摩托車,從此他就騎車出診,在狹窄的鄉間土路上,李永生一身灰塵,一路風塵卻樂在其中。

2002年的幾場暴雨,使本來就已經四面漏風的阿東村混合土木結構的衛生室變成危房。李永生又一次陷入了困境,他多方奔走呼吁,動用自己所有的人際關系,在他的努力下,阿東衛生室的重建資金終于有了著落,他籌集到建房資金12.15萬元,同時縣衛生局和升平鎮政府撥款4.85萬元,2003年10月,李永生和病人們搬進了新建的衛生室。藥房、注射室、手術室、治療室一應俱全。李永生還積極籌措醫療設備,先后爭取到了價值8萬多元的醫療器械,心電圖儀、血糖檢測儀、產床、針灸治療儀等醫療設備都備齊了。阿東村衛生室已成為一個設備齊全、功能完善、醫療條件很好的村衛生室,在全縣已經成為一個村衛生室的標桿。

情系鄉村 關心農村患者疾苦

李永生是個隨叫隨到的好醫生,阿東村的老百姓對李永生的感人事跡如數家珍:

都拉小隊的太青,腹痛難忍,經過李永生的初步診斷,定為闌尾炎,給他對癥治療后,家人準備送到縣城的醫院進行手術。李永生又對自己的診斷產生了懷疑,他決定與病人一起到縣城醫院。在與縣醫院的大夫交流后,提出了自己的診斷“結核性結腸炎”,經過初步診斷,復診后,終于得出了與他相同的結論。病人回到阿東后,李永生繼續為他治療長達五個多月,每天跑到他家里為他打針送藥。如今成為家庭頂梁柱的太青,又怎能忘記那些難忘的場景。

下阿東的益西只瑪,當時年僅18歲,被診斷為糖尿病,花了多少錢,吃了多少藥也不見好轉,正當家里人快要失去信心時,李永生靠著自己積累的醫學知識,認為診斷有誤,但又找不到更為有力的證據,所以把她帶到昆明,進行了各種檢查,終于診斷為“尿崩癥”,經過對癥治療,現在的益西只瑪已經是一個可愛的小寶寶的媽媽了。

瓦哈小隊的取追老人逢人就講,我孫女的命是李醫生給救回來的呀。她的孫女9歲時被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醫生說活不了多久,而且高額的藥費讓這個貧苦的家庭雪上加霜。正當家人準備放棄之時,李永生積極聯系國際愛心扶貧組織,親自帶著小女孩到昆明去。最后經專家會診為“先天性心室間隔缺損”,并進行手術治療。手術得到了很大的成功,而且高達4萬多元的藥費在他的申請下,得到了國際愛心扶貧組織的幫助。

記不清有多少個夜晚,李永生打著手電筒,走在崎嶇的小路上,為患者治療,經過長年不懈的努力,他已練就了一身過硬的醫學本領,除了大的手術和疑難雜癥外,阿東村老百姓的絕大多數病都可以在阿東村衛生室得到治療。從1995年畢業到現在,已有十多個年頭了,這十多年來,他的出診次數每年平均在200多次以上,累計下來已達3600多次了。在阿東,李永生已經是老百姓心中的“名人”了,無論老少,提起李醫生,都會豎起大拇指稱贊他,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李永生已經把根深深的扎在了群眾最需要的最基層。

不斷學習 精益求精服務鄉親

由于工作成績突出,1998年李永生被縣衛生局選派到昆明進行為期兩年的培訓,在那里,他得到了著名醫學博士巴永恒的精心教導,醫學知識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并以自己十年如一日的扶貧精神感動了國際愛心組織,在巴永恒教授的支持下,他的衛生室得到了很大的發展。2005年至2008年,李永生自己在工作之余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醫療技術,終于拿到了云南中醫學院函授大專畢業證書。2011年參加了省紅十字會組織的為期18天的“天使計劃——萬名鄉村醫生培訓”。他的工資不高,他卻把更多的錢投在了買醫學書籍中,在他的小房間里,擺滿了一摞摞的醫學書籍,除了出診和接診,他從不參加任何沒有意義的聚會,總是窩在房間里看書,也正因為這樣,阿東村的老百姓們除了重特大病需要手術,都來找他看病,況且,走出去后的大醫院的診斷結果與李永生的診斷結果基本沒有任何出入。

20多年來,他的很多同學都因為條件困難而放棄了從醫這條道,而李永生卻因為執著于自己的事業,執著于阿東村貧困群眾的利益,他從沒發出過任何怨言,也正因為他的敬業和執著,感動了一個有著同樣學醫熱情的姑娘,呂新穎,一個臨滄籍的好女孩,不遠千里跑來嫁給了這位只有熱情沒有任何財富的李醫生,并且和他一起在衛生室為鄉親們服務。

義不容辭? 奔赴羊拉走馬上任

2014年,他參加了德欽縣組織的事業單位考試,以優異的成績被特招為德欽縣正式的醫生,并被分配到德欽縣最為艱苦的羊拉鄉,在鄉衛生院擔任了一名“新門巴”。

李永生每天上班總是第一個到崗位,并且和其他年輕醫生一起打掃衛生,一起值班。整個2014年他沒有休過一天的假,甚至感情極好的姑姑病重,也因為他在羊拉村下鄉而沒能見上最后一面。

由于有著豐富的從醫經驗,李永生對于新崗位駕輕就熟,2014年下半年,短短的6個月的時間里,接診了病人3000余人次,急診出診30余次,“送醫上門”,下鄉義診走遍了全鄉52個村民小組,對全鄉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病等慢性病患者進行普查,累計普查病人1000多人。組織衛生員為全鄉0-6歲的嬰幼兒進行體檢,體檢人數達600多人。他每次下鄉都帶著充足的藥物,解決了所到之處病患的買藥之苦。

轉眼已到春節,已半年多沒有見到妻女的李永生對他們的思念與日俱增,但按照規定,新職工第一年春節要值班。他不能違反這個規定,但他又是一個家庭觀極重的人,自從女兒出生后,一家三口在春節從來沒有分開過,今年他也不想破例。于是他就與妻女商量,羊年過個“羊拉年”,獲得了妻女的支持。“羊拉年”過得很難忘,別人值班可能很輕松,可是李永生值班卻比平時上班還忙碌,很多羊拉的老百姓,甚至一些西藏的老百姓都慕名而來,借著春節期間的農閑來找他看病。他實在忙不過來,同是醫務工作者的妻子就幫他負責注射和配藥,13歲的女兒負責打掃衛生和做飯。十多天的春節假期里,共接診了2000多人次,是平時接診人數的三倍。有數據說明了這一切,平時衛生院一個月銷售藥品金額在8000元左右,過年值班期間李醫生的藥品銷售額是38000元。一家人的付出,換來的是廣大老百姓的肯定,是患者痊愈后的安適。

羊拉鄉村民居住分散,有的村與村之間要走上一天的路程,且路況極差,老百姓看病不容易。針對群眾的困難,李永生下鄉時總是不嫌麻煩地攜帶了B超機、宮頸癌篩查儀器、血糖儀等醫療器械,跋山涉水,使老百姓足不出戶就能做醫療檢查。在下鄉時,經常遇到由于貧困而買不起藥的困難群眾,李永生總是自己掏腰包給困難百姓藥品。2016年累計發放藥品50余種、300多盒(瓶)。不僅如此,他還向州紅十字會申請了67860元的免費藥品,發放給困難百姓。

他本著奉獻一方,造福一方,救死扶傷的宗旨,在平凡的崗位上幾十年如一日,默默無聞,無怨無悔,辛勤耕耘,扎根農村,情系百姓健康,為農村衛生服務工作無私奉獻。為父老鄉親治病,他可以不計報酬,披星戴月、不管白天黑夜,早出晚歸、不畏酷暑嚴冬,真正做到有求必應,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鄉村醫生誠信行醫的信念與人生價值。

責任編輯:
免费看一级毛片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99re66热这里只有精品首页| 国产精品久久影院| 熟女人妻少妇精品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极品| 亚洲精品蜜桃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女人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久久久国产精品网站| chinese精品男同志浪小辉|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fc2|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嫩草影院|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77777综合|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98|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牛牛四川| 国内精品综合久久久40p| 七次郎在线视频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电影一区| 中文字幕精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 国产精品亚洲lv粉色|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1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色欲|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人妻|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播|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花野真一| 亚洲精品国产情侣av在线|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美女|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jk制服| 国产精品兄妹在线观看麻豆| 亚洲精品国产字幕久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