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花開新時代 來北京開會這些天,全國政協委員、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族鄉衛生院副院長資艷萍不斷接到從老家打來的電話,說村里幾戶人家要建蓋新房,還有一戶這幾天剛剛買了新車…… 電話那頭的基諾山鄉,脫貧攻堅、加快發展的腳步堅實有力;電話這頭的北京,代表委員們正在就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話題進行熱烈討論。想到基諾族群眾的生活將會越來越好,資艷萍委員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改革開放初期,基諾族人還住在茅草房里,種的糧食不夠吃,要靠打獵和采野菜添補。1979年6月,基諾族被國務院正式確認為單一民族,成為全國22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1989年11月,黨和國家領導人到基諾山視察,作出了“一定要使基諾族兄弟盡快富起來”的重要指示;1999年底,國務院扶貧辦把布朗山鄉、基諾山鄉“兩山”列為全國22個人口較少民族扶貧綜合開發試點鄉……資艷萍細數著基諾山鄉巨變的關鍵節點,每一個變化都和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好政策密不可分。 實施“兩山”扶貧綜合開發工程,尤其是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以來,基諾山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的窮鄉僻壤,正在變成了欣欣向榮的美麗山村。如今的基諾山,茅草房已經不見蹤影,很多人家住進了新房子,村中一條條道路寬敞整潔,橡膠、水果、茶產業蓬勃發展,醫療、教育、衛生等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善。“群眾心里充滿了對美好新生活的憧憬,對黨的無限感激。”資艷萍說。 物質條件變好的同時,基諾族人的觀念也在轉變。他們鼓勵孩子上學,“讓孩子多讀書”在基諾山成為共識,初中和小學輟學的現象已基本消除。資艷萍說,在洛特村委會,水泥路通到各個自然村,民居極具基諾族風格,當地正努力保護和打造傳統村落,發展鄉村旅游。 “比起內地富裕的地方,我們的差距還很大。”資艷萍表示,拼搏奮進的基諾族群眾已經把先進地區作為努力追趕的目標。她希望在產業扶持、人才培養等方面給予基諾族山鄉更大的幫扶支持。“習近平總書記說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我們基諾族人民也一定會擼起袖子加油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