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14日下午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汪洋當選全國政協主席。走出人民大會堂后,全國政協委員、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副州長丁秀花向記者講述了在此次全國政協會議期間,她和汪洋主席的一次對話。 那是3月6日上午,汪洋到全國政協會議少數民族界委員聯組會上聽取意見建議。怒族委員丁秀花講到怒江州脫貧攻堅情況時,汪洋關切地問起情況。 “汪洋主席當時重點了解了怒江州異地扶貧搬中存在的問題。他向在座委員介紹了自己去怒江州調研的情況,請我轉達對怒江人民的問候,鼓勵我們堅定脫貧攻堅的勇氣和信心。”丁秀花說。 怒江州素有“動植物王國明珠”“世界物種基因庫”之稱,是世界十大生物多樣性地區之一。全州總人口54.2萬人,有22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3.6%,“直過區”人口占全州總人口的62%,是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2016年,怒江貧困人口有48711戶、17.9萬人,貧困發生率為41.63%,居全國之首。2017年,全州貧困率由41.63%下降到38.14%,貧困人口減少3.7萬人,完成易地扶貧搬遷2.1萬人。 讓怒江州擺脫美麗的貧困,實現生態建設與脫貧攻堅的互促雙贏,一直是黨中央、國務院的牽掛。習近平總書記先后8次對怒江脫貧攻堅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汪洋主席曾兩次赴怒江州調研指導脫貧攻堅工作。”丁秀花說。2016年6月13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長的汪洋一行冒雨沿泥濘山路步行數小時來到福貢縣匹河鄉托坪村,了解群眾生產生活和扶貧工作情況,與基層干部和駐村工作隊共商脫貧大計。今年1月25日至29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長的汪洋再次來到怒江。丁秀花介紹,汪洋主席先后到瀘水市秤桿鄉、洛本卓鄉和福貢縣鹿馬登鄉,了解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進展;回訪福貢縣匹河怒族鄉托坪村,詳細詢問幫扶舉措落實情況;到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實地察看產業扶貧工作;沿著陡峭山路步行數小時在高海拔的貢山縣普拉底鄉貧困村,走訪貧困戶。調研期間,分別與州、縣、鄉、村四級書記個別談心,與駐村幫扶干部、第一書記等座談交流,聽取對幫扶政策的意見建議。 擺脫美麗的貧困,讓怒江各族人民和全國人民一起邁入全面小康社會。這是云南各族干部群眾和怒江州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奮斗目標,同時也是云南代表、委員的強烈的呼喚。 羅正富委員向大會提交的《關于支持怒江發展生態旅游實現精準脫貧的建議》指出,怒江州具備打造世界級生態旅游目的地的自然條件,加大生態保護、加快旅游產業發展對推動怒江全州發展,實現全面脫貧、根本脫貧的作用巨大。 羅正富建議,將怒江列為國家生態脫貧試驗示范區,允許怒江采取國家公園模式,進行保護性開發,大力發展全域生態旅游;對怒江生態旅游產業發展給予特殊政策,支持怒江以生態護林員、退耕還林、特色林產業等生態保護修復和生態產業培植為突破口,加快推動一批重大生態保護項目建設。同時堅持問題導向補短板,支持怒江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移民搬遷等工作,完善生態保護和補償機制等。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深入推進生態扶貧。在怒江州政協副主席李友祥委員看來,生態扶貧無外乎兩招:一個是產業,一個是就業。他建議,將怒江列為國家生態脫貧示范區,擴大生態護林員規模、進一步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對怒江給予特殊政策傾斜,著力在生態脫貧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推動以生態保護、生態治理、生態產業帶動貧困人口精準脫貧增收的組織模式。 交通是發展的命脈。丁秀花呼吁,從國家層面采取超常規措施,進一步加大對怒江交通基礎設施的投入,破除發展瓶頸,帶動旅游業發展,懇請國家給予怒江民用機場項目立項支持。她還請求增加怒江易地扶貧搬遷任務指標和提高補助標準。 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目標,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不足依然是怒江州的突出“短板”。丁秀花建議,加大深度貧困地區學前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支持深度貧地區區域健康信息平臺和遠程醫療信息系統建設,把怒江州作為實現遠程醫療“鄉鄉通”示范州,破解深度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不足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