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回首過往,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我們黨百年光輝歷史里鐫刻的紅色精神熠熠生輝,告訴我們一個真理: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都激勵著我們續寫共產黨人使命擔當的思想和行動自覺。 尊重黨史,就是要尊重革命文物,有效保護好、忠實傳承好、合理利用好,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石鼓紅軍長征渡口紀念碑、迪慶紅軍長征紀念館、騰沖和順艾思奇故居……這些地方的革命歷史是進行黨史學習教育的最好教材,這些厚重的教材是通過浸透著烈士鮮血的紅土地上存留著的一件件文物古跡來體現的。作為歷史見證的共產黨革命遺址,很多因為保護不力,維護不善破壞非常嚴重,失去了教育后代和弘揚紅色精神的作用,也有的地方將保護工作政績化,形式化,表面化,嚴重背離了保護共產黨革命遺址的初衷。我們要合理規劃與開發,運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教育基地等方式,發揮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的中國革命史在增強歷史記憶,凝聚民族精神,肩負今日使命擔當的重要作用。 敬畏黨史,就是要崇敬英雄,堅守最基本的價值底線。英雄是歷史前進的引領者,是歷史使命與擔當的踐行者,敬畏歷史、崇敬英雄,是文明最基本的價值底線。許許多多優秀共產黨人,在戰爭年代,革命斗爭艱苦卓絕,他們浴血羅霄,前仆后繼,不僅鑄造了輝煌的歷史,也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面對網絡上抹黑、丑化英雄,或者惡意攻擊英雄的行為,我們要堅決予以揭露和反擊。利用各種媒體和欄目,宣傳英雄事跡,弘揚英雄精神,使尊重英雄,傳承英雄的精神已凝聚為社會共識,形成社會主流價值觀,在端正社會風氣的行動中體現自己的責任與擔當。 銘記黨史,是對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傳統教育精神堅守和弘揚。正是有了這些精神,才激發了民族英雄前赴后繼的責任與擔當,譜寫了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凱歌。所以,我們要從黨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去給理想信念補鈣,將自己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洪流中。學習黨史不僅僅是一種信仰,更是一種實踐,我們要堅持做到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盡職盡責,愛崗奉獻,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添磚加瓦。黨員領導干部更當爭當改革創新的排頭兵,像英雄一樣肩負起時代的使命擔當,敢為敢當,善做善成,始終保持一股艱苦奮斗的勁頭和銳意進取的激情。 我們必須了解家鄉的國情,不僅要了解家鄉的今天,還應該了解家鄉的昨天和明天,一定要緊握歷史的接力棒,在自己的黨史中找到出路,要在黨史中找到民族的根,開拓我們的眼界,讓我們更加了解我們的家鄉,增加對家鄉的熱愛,讓我們積極投入到這片神奇美麗土地的建設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