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層一線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筆者對“新聞工作者要有鷹一樣的眼睛,狗一樣的鼻子”這句話感受越來越深。 “鷹眼、狗鼻”指的就是新聞敏銳性。新聞敏銳性說到底就是政治敏銳性、政治判斷力,一句話就是政治慧眼。擁有“既見人之所見、亦見人所未見”的政治慧眼,對于新聞工作者而言尤為重要。 勤學理論,練就政治慧眼。如果一個人的理論水平不高,看問題就會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簡單膚淺地就事論事,不可能透過現象把握本質,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新聞工作者更是如此,如果沒有較高的理論思維能力,就會患上“近視眼”“夜盲癥”,看不清前行的道路,找不到前進的方向,難以成為宣傳思想工作上的行家里手和業務精兵。理論的力量是巨大的,有了強大的理論作支撐,就好比站在山上,站得高、看得遠,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到點子上,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新聞工作者要想看問題眼光獨到、視角獨特,可以在撲朔迷離、一團混亂的狀態中“不畏浮云遮望眼”,必須站在理論的高度,不斷強化理論學習,提高理論思維能力,增強理論運用能力,學會從理論上觀大勢,善于從理論上謀大事,注重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掌握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看家本領,特別是要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及其最新成果,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擔負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勤于實踐,練就一雙政治慧眼。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每個時代總有屬于它自己的問題,只要科學地認識、準確地把握、正確地解決這些問題,就能夠把我們的社會不斷推向前進。”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是努力的方向。發現問題是做好任何一項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是檢驗新聞工作者眼力的“試金石”。問題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如果沒有善于觀察的銳眼,很難快速準確地發現問題。新聞工作者要想增強眼力,就得擁有老鷹般的銳眼,瞪大眼睛看世間萬物,拿著“放大鏡”尋找問題,避免“閉著眼睛捉麻雀”。“泰山之高,背而弗見;秋毫之末,視之可察。”只有把一個個問題找出來,把問題擺到桌面上,堅持“打開天窗說亮話”,才能及時排除,對癥下藥,避免小問題變成大問題、小管涌淪為大塌方。因此,新聞工作者必須培養善于觀察的政治慧眼,保持高度的敏銳性,可以“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學會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從細小處看出大問題,從細微處看到大變化,從繁雜問題中把握事物的規律性,從苗頭問題中發現事物的傾向性,從偶然問題中揭示事物的必然性,科學預見問題的發展走勢和隱藏其中的風險挑戰,爭取早發現、早預判、早處理、早解決,及時找到應對之策,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努力把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新聞工作者要善于從政治的角度透過現象看本質,增強明察秋毫的政治辨別力,把各種事情看清楚、弄明白,堅決同各種錯誤思想、錯誤行為作斗爭,贊揚真善美、抨擊假惡丑,抵得住糖衣炮彈的襲擊,做到每臨大事而不亂、每逢大事有靜氣。在重大原則問題和大是大非面前,新聞工作者必須自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政治能力,涵養政治定力,在政治上排除各種干擾、消除各種困惑,確保政治信仰不變色、政治立場不動搖、政治方向不偏移,經受住各種風險的考驗,不為任何困難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 向群眾學習,練就一雙政治慧眼。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群眾工作是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是黨的起家資本、看家本領和發家途徑。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作為自己的初心,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宗旨,堅持群眾路線,站穩群眾立場,樹立群眾觀點,拜群眾為師,向群眾學習,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形成與群眾的血肉聯系。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群眾的意見是寶貴的,離開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我們就一事無成。新聞工作者要練就一雙政治慧眼就得永遠和群眾站在一起,始終做到與群眾心連心,緊緊依靠群眾,堅持相信群眾,善于發現群眾在實踐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經驗,深入群眾而不脫離群眾,服務群眾而不與群眾爭利,宣傳群眾而不與群眾對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