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令到清明。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傳統的祭祀緬懷節日。近年來,政府一直在宣傳、引導人們由燒紙放鞭轉向鮮花、網絡祭祀,社會在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與時俱進。 文明祭祀有利于保護生態。傳統的燒紙放鞭會留下一堆灰燼和垃圾,破壞環境,而且鞭炮聲、硫磺味與春天的鳥語花香不相匹配,帶火源上山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文明祭祀有利于防控疫情。防疫過程中,人們逐漸養成了一些新習慣,比如使用公筷公勺、勤洗手等。這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好習慣要繼續堅持,文明祭祀亦如是,采取在親屬微信群講家風故事、書寫紀念卡片等無接觸祭祀方式遙寄哀思,可有效避免人員流動、聚餐聚集。 文明祭祀有利于傳承文化。清明節的傳統活動很多,除了上山祭祖,還有踏青、放風箏等,父母可帶領子女親近自然,踏青賞春,同時以身作則,孝敬長輩,樹立并傳承厚養薄葬的新時代家風文化。 清明祭祀,或獻鮮花、或在網絡上追憶親人,既可慎重懷遠、禮敬祖先,又符合文明、環保、生態的主旋律,何不為之?每個人的一小步,就是時代的一大步,文明祭祀,從我做起。 |
83aedebd-0a57-4449-a2f6-b2986afc64e5.jpg)
5d5308b0-ff8e-427c-a8a3-fb06a406bd8a.png)

d2f18e5b-3df6-4f96-8de4-2c6a8b74493a.jpg)
77a9e7dd-eb81-4a46-895b-30d0127d680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