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再啟,原名張志宣,是黃埔軍校第16期第九總隊學員,入黃埔軍校后改名為張勤。張再啟原籍浙江省長興縣泗安鎮,生于1918年3月,家中有三兄弟,他排行老二。 抗日戰爭爆發后,看到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著祖國的大好山河,激起了張再啟的愛國熱情,他在自家的墻壁上大筆書寫下“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的誓言,于是投筆從戎。1942年3月,根據中英兩國政府簽訂的“中英共同防御滇緬路協定”及英方請求,張再啟和弟弟張志鎮一起編入中國遠征軍第一路軍,張再啟任遠征軍第五軍200師600團二營四連連長,開赴緬甸對日作戰。1942年5月,中國遠征軍主力經密支那、片馬撤回國。張再啟所在連隊撤回后解散,他和幾位戰友翻越碧羅雪山后落籍維西縣葉枝鎮葉枝村。 1947年,張再啟看到葉枝一帶百姓深受土司頭人的剝削壓迫,于是就向貧苦群眾宣傳進步思想,發動群眾揭露土司制度的罪惡,把共產黨是老百姓的大救星的道理講給葉枝一帶的老百姓,同時積極為孤寡貧苦老人籌糧捐款,深受葉枝一帶老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因張再啟不僅有文化知識,還受過專業的軍事訓練,而且對邊疆少數民族尋求光明和自由充滿信心,經楊湛英同志的啟發,并經過斗爭實踐的考驗,1949年2月在楊湛英同志的介紹下,張再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9年5月,張再啟按照地下黨組織的安排,帶領9名自衛隊員到巴迪鄉江西姑布村防堵土司武裝進犯維西。1949年6月2日拂曉,由于叛徒出賣,張再啟駐地被匪部包圍,事先密謀好的敵人向自衛隊駐地瘋狂掃射。在張再啟的指揮下,自衛隊員以墻壁、土坎做掩護,奮力還擊,但敵人人多勢眾,形成密不可漏的包圍圈,加之自衛隊員武器差、彈藥少,最終寡不敵眾。張再啟受傷后被敵人活活用大刀砍死,年僅31歲。 張再啟為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一直鼓舞著維西自衛隊員前仆后繼,勇往直前。今天,我們生活在幸福美麗的家園,只有銘記歷史,才能守住本心,才會為未來作出不懈努力。 (維西縣委黨史研究室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