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人民解放戰爭戰略反攻取得節節勝利,國民黨的反動統治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在全國局勢發生急劇變化的情況下,僻處邊隅的維西也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楊湛英同志按照省工委的布置,根據黨中央關于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和滇西工委斗爭的主要任務是籌集武器組建革命武裝的指示,在組織和發動人員的基礎上,組織黨員和部分“民青”成員著手準備武裝斗爭工作。1949年1月23日,楊湛英、錢如嵩、錢金龍主持召開文昌宮會議,當晚二更時分,召集了以六大村農民骨干為主的數十人在文昌宮聚會,就建立人民革命武裝問題統一思想。 與會者紛紛表示,組織起來,同生死共患難,堅持戰斗到底。大家同飲雞血酒,立下了農民兄弟團結起來,同心協力,堅持斗爭,不出兵,不納糧,不上稅,打倒貪官污吏,推翻壓迫人民舊政權的誓言。同時,在縣城四道城門口張貼了農民自衛大隊成立的通告,維西農民自衛大隊正式組建成立,剛成立的農民自衛大隊共有隊員106名,手里掌握著80多支槍。農民自衛大隊總指揮為楊湛英,大隊長為錢如嵩,副大隊長楊榮。分別在橋頭大村、小村,則那、白帕、古宗灣、牛圈房村民小組設立了分隊,負責召集大家開展地下武裝斗爭活動。從此,維西開始形成革命勢力與反革命勢力對立的局面。維西農民自衛大隊表面上是一個經政府批準成立、由人民群眾自己出來維護社會治安的組織,在當時具有合法的社會地位,但實際上它已是由地下黨完全掌握的一支人民武裝力量。自衛隊員平時分散在各村寨,遇到事情聽號令集中。 自衛隊成立后,楊湛英向自衛隊員強調:自衛隊內部應加強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注意提高隊員的覺悟,在分散活動的情況下更要加強組織紀律。這支革命隊伍現在對外只能打灰色旗號,采取合法與半合法的組織形式,公開與半公開的斗爭策略。爭取到社會各方面的廣泛支持,對各階層進步人士做好爭取工作,對土司頭人要做好統戰工作,盡可能把大多數人團結起來,為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而斗爭。 1949年7月,維西農民自衛大隊進行整編后番號為:滇西北人民自衛軍二支隊四大隊,1949年9月,滇西北人民自衛軍改編成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區縱隊第七支隊,改二支隊四大隊番號為三十三團三營,下設七八兩個連。標志著維西誕生的人民武裝隊伍自此納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戰斗系列,這個營在司令部指揮下轉戰三江、橫斷山脈、滇西北十多個縣,全營在解放戰爭中英勇奮戰獻出寶貴生命的戰士先后有五十多名,傷殘二十多名,全營兩百多名戰士在滇西北解放戰爭中,抗擊國民黨保安團的圍剿以及消滅各股土司土匪的殘余中,配合一野部隊在滇川邊境消滅蔣介石殘部賀國光部戰斗中取得了不可忘卻的戰績。 (周云芳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