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存義,男,漢族,1904年出生于維西縣白濟汛鄉共樂村下臘恩村民小組。幼時的朱存義讀了幾年小學,為了養家糊口,便走上了馬幫運輸做生意的道路。 維西縣地勢山高谷深,交通閉塞,自古以來就靠人背馬馱。勤勞勇敢的維西各族人民為求生存與發展,從沒有路到走出路,從人行路走成馬路,維西也成為西藏、德欽、蘭坪、貢山、福貢等土特產品的集散地,加之維西本地區山貨藥材品種繁多,促進了商業的繁榮發展,維西馬幫也隨之興旺壯大。 因朱存義在馬幫運輸中生意不斷壯大,在維西也被稱為共樂村的“馬鍋頭”,當時,縣境內提到朱存義無人不知。正是在跑馬幫生意的過程中,朱存義漸漸了解到當時中國革命時局,也接觸到一些進步思想。1947年,朱存義曾參加維西滄江正業小學教管會,積極支持和耕同志創辦滄江正業小學的工作。朱存義1950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維西縣臨時參議會議員,白濟汛區農民自衛隊隊長,1949年7月,任滇西人民自衛軍二支隊四大隊一中隊隊長,1949年9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區縱隊七支隊三十三團三營副營長。 參加革命后,朱存義按黨組織安排,曾率領農民自衛隊、人民自衛軍和三十三團三營留守部隊,在滄江兩岸和維西境內他西匪部作過多次戰斗,取得了不可忘卻的戰績。1951年2月被錯處入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于1983年經中共維西縣委批準,得以平反落實政策,恢復其政治名譽、恢復黨籍,享受離休待遇。1987年3月,朱存義在家病故。在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之際,我們向朱存義等先輩們致敬,通過我們講述的一個個人物、故事,使我們的思想受到深刻教育。 (周云芳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