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宗濂,字印川,男,漢族,1882年生于維西縣保和鎮北門街。周宗濂自幼勤奮好學,志向遠大。1902年,20歲的他到麗江府參加科舉考試,一舉考中廩生(秀才中的一等)。本想從此可以每月享受政府給予的廩食,奮力效忠朝廷事業,沒想到晚清各級朝廷的庸腐導致周宗濂雖然歲考和科考兩試成績優秀,但因拿不出三兩五錢的銀子感謝科考老師,而蒙受奚落并落榜。 周宗濂對當時的社會現狀只能以“有錢男子漢,無錢漢子難”自嘲回家,回到家鄉后,他不甘墮落,想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更多的人,于是半耕半授,當起了私塾先生。因為有文化,1911年,周宗濂受聘到當時屬于維西縣阿墩子區(今德欽縣)任彈壓委員書記長。1911年12月,周宗濂投筆從戎并考入了云南陸軍講武堂,成為丙班炮科專業的一名正式學生。 1915年12月25日,為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蔡鍔、唐繼堯、李烈鈞等人發出通電,宣布云南獨立,并組織護國軍,興師討袁,發動了護國戰爭。周宗濂積極響應,自始至終參加了護國戰爭,討袁戰爭初期,周宗濂隨護國軍入川作戰時,在滇一軍第一梯團任炮兵營長。 在瀘州、納溪戰役中,英勇善戰,取得戰功,1917年任滇一軍第七旅旅長,后又擔任第三混成團團長,授予陸軍中將軍銜。在周宗濂的影響下,維西邊城有識之士踴躍投軍從戎像周宗濂一樣參加了護國戰爭和靖國戰爭。1920年2月,周宗濂被授予少將軍銜。任云南陸軍第一衛戌區總司令官。因周宗濂文武雙全,作戰勇猛,從一名普通士兵一步步晉升為指揮官,在戰爭中留下了很多不可忘卻的戰績。至今維西年長的老一輩中仍有:“周大炮(周宗濂)的炮兵團在護國戰爭中,射擊準確,屢立功勛”的佳話。 (周云芳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