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12日,維西農民自衛大隊在地下黨總支的領導下,一舉暴動成功,結束了國民黨對維西的黑暗統治,維西各族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獲得了自由和解放,這是維西各族人民永遠難忘的喜慶日子。 1949年5月15日,地下黨派成員趕往滇西工委匯報工作的同時,著手準備召開會議,共同商定組建新政權問題。為保證會議順利進行,經地下黨成員商議,把會議地點選在了縣城對面青龍山半坡的一個山坳里。參會代表有40余人,縣城參加的代表有和少允、胡安全、李建成、謝少雄、彭煥英、王世英、孫宗澤等,本村的王采田、秦其友、王汝蘭,白帕村的和炳坤,老好村的和榮海,則那村的和光漢、趙耀坤,古宗灣的和天嗣,橋頭小村的錢如嵩、錢金龍、錢如華、和文炳、李子厚、楊華、楊榮、王燦、劉洪才、錢寬等。會議由錢如嵩主持,胡安全記錄。 會議討論的中心問題:一是議定新政權機構名稱;二是確定新機構人選;三是確定新機構成立的時間。通過參會人員的激烈討論,最終達到思想的高度統一,并形成會議決定。 一、因各民族長期以來深受舊政府的壓迫、剝削,使群眾心中對“政府”二字印象極其敗壞,故新成立的政權機構一定要蘊含民主的意味,含人民當家作主的意義,并且這個機構是短時間過渡性的機構,故定名為“維西臨時參議會”,同時決定將這次會議命名為“青龍山會議”。 二、會議選出人民群眾相信、能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的新機構人員。維西臨時參議會議長李子厚;副議長和少允、趙澤;臨時參議會秘書胡安全;臨時參議會議員農民代表錢金龍,教育界代表和炳坤,工商界代表彭煥英,常駐會議員和承禮、方才華等。各區設立自治員為區負責人,城永鄉自治員王汝蘭,化普鄉自治員吳琛,攀閣鄉自治員羅瑞昌,共濟鄉自治員李如璋,康普鄉自治員牛煜斗,葉枝鄉自治員胡逸民,宗普鄉自治員馬云。 三、把會議決定的內容通知各選定的新機構成員,要求選定的成員接文后趕赴縣城就職,并商討辦理各項事務。青龍山會議后,維西縣臨時參議會正式成立,它雖然只是一個過渡性的臨時政權機構,但它卻是維西歷史上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之后第一個由人民自己組織起來的政權機構。這是維西人民的自治政權,也為后來維西被確定為解放戰爭時期革命老區的殊榮奠定了堅實基礎。 (周云芳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