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法治日報》聚焦云南省司法廳開展“三下鄉”集中示范活動:送“法治大禮包”進彝鄉 7月13日,《法治日報》綜合版刊文《云南省司法廳開展“三下鄉”集中示范活動:送“法治大禮包”進彝鄉》。 ![]() 全文如下↓ 2022年云南省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示范活動近日在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縣啟動,全省多部門組織人員開展科技咨詢、農業指導、送醫送藥等服務。 啟動儀式上,云南省司法廳作為活動成員單位,向武定縣捐贈了60萬元資金。同時,省司法廳聯合楚雄州司法局、武定縣司法局以“法治鄉村行·護航二十大”為主題,現場開展法治宣傳活動。“三下鄉”普法小分隊還深入農村,為當地群眾送上“法治大禮包”。 “老人家,這是民法典,里面有很多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在展位前,省司法廳副廳長彭國軍正為一名群眾解說法律知識,并為其發放法治宣傳圖書、資料。 在現場,普法志愿服務隊成了另一道亮麗風景線,志愿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群眾普及憲法、民法典及防范養老詐騙、安全生產、禁毒等法律知識,并針對群眾提出的關于土地承包等方面的法律問題,耐心地答疑解惑。 彭國軍介紹說,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深入推進云南省“八五”普法規劃貫徹落實,全面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省司法廳將“三下鄉”活動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生動實踐,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激活法治鄉村建設的內生動力,推動全面依法治國各項措施在鄉村落地生根。 “群眾需要的,就是我們要做的。”云南省司法廳普法與依法治理處處長陳迤權說,今后,省司法廳將以“三下鄉”活動為抓手,發揮“三下鄉”活動的品牌效應和示范、引領、帶動作用,增強活動的內涵和內容,把法律送到田間地頭,讓“三下鄉”成為常下鄉,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基層、送到群眾心中。 “村民有矛盾糾紛,就擺到臺面上說清楚、講透徹。”省司法廳普法小分隊來到第五批“云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獅山鎮紅土田社區開展法治實踐活動。 參觀完紅土田社區刺繡車間和村史館后,大家都表示,紅土田社區的精彩蝶變正是法治鄉村建設的一個生動寫照。今后,要多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通過加強法治鄉村建設,使農村的各項工作步入規范化、法治化的軌道。 “以前,我老家山高坡陡,住房簡陋,生活很困難。”45歲的紅土田社區監委會主任李繼忠向普法隊隊員說起以往的辛酸和現在的幸福。現在他家住的房子很寬敞,孩子上學、老人就醫很方便,群眾生活充滿獲得感幸福感。 普法隊隊員鼓勵李繼忠要做群眾致富的帶頭人,也要做群眾的“和事佬”。遇到村民之間發生矛盾糾紛,要第一時間消除村民怨氣,有效處置影響社會穩定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 “我們將充分發揮法治文化公園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作用,開展豐富多彩、深受群眾喜愛的法治宣傳活動,讓法治文化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彭國軍介紹說,此外,還將深入探索、不斷加快涉農立法,強化鄉村執法監督,持續推動鄉村普法宣傳,將公共法律服務不斷向基層一線延伸,打通法律服務的“最后一公里”,讓一些“痼疾”得到根本解決,不斷推進法治鄉村建設。 “習近平法治思想鄉村大講堂”當天正式在武定啟動,云南省“八五”普法工作聯系點同時揭牌。(記者 石飛) 來源:云南司法行政微信公眾號 |

2b603c23-6e97-4573-9491-1bc2a20892b2.jpg)
d099e596-f2e9-4f5f-aa5c-3168487be5d4.jpg)

ad91c2dc-a3ec-415f-9612-3d6bb5aaf40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