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被賦予了新時代的內涵,并且在不斷地實踐中日益豐富而完善。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得有機鏈條,必須統籌兼顧、整體施策、多措并舉,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迪慶州林草局作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和保護的主力軍之一,有義務更有責任擔負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保護的勇者。 積極有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深入實施天然林保護、 退耕還林、石漠化治理、草原生態保護治理等一批重大林業生態建設工程,加速推進生態治理與修復,加大造林綠化力度,加快生態環境建設步伐。實施天保工程、石漠化治理項目人工造林 8.20 萬畝,封山育林 62.30 萬畝,實施低效林改造30.00 萬畝,完成 25 度以上坡耕地新一輪退耕還林建設任務 14.25 萬畝、15~25 度重要水源地新一輪退耕還林建設任務 1.90 萬畝、省級陡坡地治理項目造林 4.30 萬畝。森林覆蓋率從“十二五”的75.03%提高到2021年的77.63%,遠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立足州情,積極有效開展“青山行動”苗木儲備調運工作,累計儲備 11 個品種、57.43 萬株苗木,全民義務植樹達1383萬株,實施退牧還草124.45萬畝,草原生態修復治理項目6.93萬畝。我們始終堅持“生態立州”發展戰略,馳而不息打好“藍天、碧水、凈土、青山”四大保衛戰,抓好穩定、發展、生態和邊疆穩固四件大事。 全面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強國家公園建設管理,認真研究自然保護區機構體制改革,普達措國家公園改革試點取得明顯成效;通過對迪慶州原有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去重及新建,形成了以香格里拉普達措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新體系。扎實開展濕地保護項目,推進全州濕地健康發展,開展納帕海國際重要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項目;開展省級重要濕地認定,香格里拉千湖山、維西華冉底、德欽雨崩和德欽祖數認定省級重要濕地。積極開展全州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編制了迪慶州古樹名木書籍,立法頒布了《迪慶藏族自治州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條例》。截至目前,迪慶州境內有高等植物5000余種,占全國同類物種總數的16%,云南的33%,與整個西藏自治區數量相當。有鳥類400多種、野生哺乳動物173種。復雜多樣的地理環境和氣候類型孕育出包羅萬象的物種群落和生態系統,成就了迪慶香格里拉舉世矚目、豐富多彩的生物多樣性,被譽為“天然高山花園”“動植物王國”和“物種基因庫”。 打造綠色產業品牌,促進生態保護與農民增收“雙贏”。著力推進木本油料、林下經濟、森林生態旅游等綠色富民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全州共發展核桃、花椒、青刺果、油橄欖等木本油料經濟林果92.91萬畝,特色經濟林產值近3億元。木本油料、林下經濟等傳統優勢產業穩步發展,生態休閑、森林康養等新興產業快速起步。 全力推進生態扶貧工作,通過生態效益補償、生態修復項目、選聘生態護林員、推進林產業發展等方式,充分發揮生態建設的優勢和潛力。截止目前,生態護林員資金投入4.72億元,落實生態護林員指標16465名。年均戶增收達8000至10000元,精準帶動七萬多貧困人口脫貧增收。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之一,呵護綠水青山,建設保護生態文明,是國家賦予我們每一位新時代的林草踐行者的重要使命,堅持生態保護優先,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不僅是堅持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相輔相成,更是保護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先決條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刻闡明了發展和保護共生的新路徑。
迪慶州林業和草原局 范文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