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西縣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處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中心腹地,縣域內自然資源富集,生態環境良好,生態系統完備,立體氣候明顯,生物多樣性特征突出,共有林地面積379631.4 公頃,占國土面積的84.8%,森林總蓄積量4879.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8.55%,林草覆蓋率達95.1%,林木綠化率達81%。境內有滇金絲猴、云豹、雪豹、紅豆杉、禿杉等多種珍稀動植物物種,是全球36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也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和限制開發區。維西核桃油、青刺果油、橄欖油、苦蕎、甜蕎及藏紅花、云木香、秦艽、桔梗、云當歸等中藥材獲得有機認證;維西烏骨羊、重樓、當歸、天麻、糯山藥、攀天閣黑谷米等登記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維西百花蜜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全縣建成優質特色農產品基地6個,共有“三品一標”農產品58個。如何將努力把良好的生態優勢和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區域品牌和富民產業,需要我們打通綠水青山轉變為金山銀山的通道,更好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水平提高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努力促進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從而以更高標準建設美麗中國,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完善綠色發展機制。建立健全生態環境分區引導機制,落實迪慶州“三線一單”管控要求及生態環境準入清單要求,優化布局、調整結構、控制規模等調控策略及導向性的環境治理要求,構建生態環境空間管控體系。按照自然生態保留區、生態功能保育區、食物環境安全保障區、宜居環境維護區、資源開發環境引導區等5個環境功能類型區合理劃定維西縣環境功能區劃,明確功能定位及主要范圍。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優化城市用地配置,節約集約利用建設用地。強化國土空間用途管控,逐步形成城鎮化區域、農產品主產區、生態功能區三大空間布局。引導各類空間協調發展,優先確定生態保護空間,保障農業發展空間,融合城鄉發展空間,推動形成維西“一極一屏三帶”的發展布局,促進縣域、城鄉均衡發展。 加快建設綠色產業體系。積極發展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依托維西縣生態、民族、文化等資源優勢,壯大維西縣綠色水電、文化生態旅游、生物醫藥、中藥材等產業,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更多的生態產品,將維西建設為綠色經濟發展先進縣。按照全省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要求,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全力支持偉宏、蘭草、臘普茸、碧羅雪山、哈達農莊等龍頭企業,積極引進藏豬養殖和蔬菜、糯山藥、食用菌等農業產業化項目,不斷壯大中藥材、冰葡萄、藏紅花等為主的特色產業,強化農產品品牌發展,打造生態農業品牌。著力推進生態旅游,形成以民族文化為特色,以綠色文化為靈魂,以生態旅游線和文化旅游線為主干的總體格局。堅決貫徹落實州委、州政府打造“香格里拉”和“三江并流”旅游品牌,“做特維西、做暢環線”決策部署,堅持一切圍繞旅游、一切服務旅游,以把塔城建設成為迪慶鄉村旅游先行示范區為目標,突出民族風情濃郁、自然風光獨特、旅游體驗豐富、產品有機生態、設施配套完善、服務品質優良,堅定不移地以新理念和高標準推進鄉村旅游建設。 推進綠色生活方式。大力倡導節約簡樸、保護自然的綠色生活理念,加快推動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由向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轉變。弘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鼓勵適度消費。加強和引導機關、企業和家庭開展節水節能低碳行動,推廣普及節水、節能產品和器具,提高資源循環利用,減少資源消耗。鼓勵購買和使用環境友好型產品,拒絕過度包裝,提倡購買簡裝、大包裝或包裝可循環利用的商品。倡導“光盤行動”,減少食物浪費。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鼓勵使用可重復使用的布袋。倡導市民采用公交車、出租車、自行車、拼車或步行等低碳無碳的方式出行。 黃艷 迪慶州生態環境局維西分局 |
0e3bcf33-1b20-4e60-8d17-14514b2c878c.jpg)
a77bb3bb-7266-49d3-9f44-bb42cd30234a.jpg)

3710f864-3f56-43e0-87f3-7892af073747.png)
db75fb5b-7199-4b7e-b4a3-3053474bbb2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