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0月30日,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許多消失已久的作家、藝術家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 隨著文化領域的撥亂反正,壓抑已久的文藝創作很快迸發出勃勃生機。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明確以“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取代“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從此,藝術問題上的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的百家爭鳴和“二為”方向一起,成為黨在社會主義新時代領導文藝工作的基本遵循。文學藝術引領著時代風尚,成為中國走向現代化的精神風向標。 (迪慶日報綜合) |
1979年10月30日,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許多消失已久的作家、藝術家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 隨著文化領域的撥亂反正,壓抑已久的文藝創作很快迸發出勃勃生機。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明確以“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取代“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從此,藝術問題上的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的百家爭鳴和“二為”方向一起,成為黨在社會主義新時代領導文藝工作的基本遵循。文學藝術引領著時代風尚,成為中國走向現代化的精神風向標。 (迪慶日報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