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脫貧攻堅號角吹響以來,從金沙江畔到瀾滄江邊,迪慶高原上流動著一支特殊的隊伍——“感恩連”。由貧困戶、基層干部群眾、農村產業帶頭人自發組織的“感恩連”在各自的村組帶頭宣講政策、發展產業、義務修橋補路、清理環境衛生,引導群眾知黨恩、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如今,“感恩連”在全州已經發展到了50多支隊伍,“感恩連”的先進事跡獲得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激發了黨員群眾感黨恩、跟黨走、奮力脫貧的源動力。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各地“感恩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幫助群眾發展生產、解決實際困難,帶領群眾感黨恩、跟黨走,用他們最質樸的行動踐行著對黨的感恩之情。 倉覺村、澤通村“感恩連”多樣化服務群眾 香格里拉市五境鄉倉覺村宗水村民小組村民楊春花的丈夫在2019年因車禍去世后,照顧老人和孩子的重擔都壓在了楊春花一人身上,造成她家的生產進度落后于其他村民,生活水平也下降不少。倉覺村“感恩連”志愿服務隊知曉情況后,經常到該戶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幫助楊春花種植農作物、照顧老人等,楊春花深受感動和鼓舞。 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倉覺村黨總支的帶領下,倉覺村“感恩連”志愿服務隊不斷發展壯大,服務活動日益豐富,服務領域持續擴展,服務也越來越深入人心。 隨著“感恩連”幫扶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加入的人也越來越多。目前,澤通村的“感恩連”已有48人,并分別組建了文化傳承、產業指導、公共衛生服務、幫困送溫暖4個“排”。無論是田間地頭、紅白喜事,只要有合適的時機,“感恩連”就用身邊的人和事宣講黨的恩情、宣傳黨的政策,用行動幫助困難群眾。 玉杰村“鍋莊感恩隊”唱響感恩頌歌 “今此地幸遇三吉祥,雪山上升起金太陽,全村莊溫暖呈吉祥;小花牛架犁把地耕,良田長五谷呈吉祥;席位坐滿了善行者,言行富哲理呈吉祥。”這是德欽縣奔子欄鎮玉杰村“鍋莊感恩隊”在“唱鍋莊·頌黨恩”活動時經常唱的鍋莊。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玉杰村村組道路硬化了,村莊、民房變靚了、變寬敞了,產業發展了,群眾醫療教育得到了更好保障,腰包也鼓起來了。在這樣背景下,玉杰村群眾自發組織了“鍋莊感恩隊”。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該村“鍋莊感恩隊”以奔子欄鍋莊這種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把歌頌黨恩、歌詠新時代、擁護核心的內容轉化和融入到鍋莊唱詞中,在玉杰村舉辦的各類喜慶活動中傳唱、表演,潛移默化教育引導群眾吃水不忘挖井人,用實際行動感黨恩。 5月13日開始,奔子欄鎮組織該村“鍋莊感恩隊”演員排練原生態鍋莊舞,備戰云南電視臺《我唱新歌給黨聽——感恩歌會》節目錄制,鍋莊舞唱詞充分表達了隊員們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擁護民族團結、祝福祖國繁榮昌盛的心聲。 近日,玉杰村“鍋莊感恩隊”受邀參加了四川省甘孜州得榮縣瓦卡鎮以“助力鄉村振興 文化趕場活動”為主題的物資文化交流會開幕式文藝演出,玉杰村“鍋莊感恩隊”表演的《公主起舞的樂園》節目受到觀眾一致好評,為鞏固毗鄰縣鄉睦鄰友好關系、實現邊界和諧穩定貢獻了力量。 巴珠村“感恩連”學黨史辦實事 維西縣塔城鎮巴珠村積極謀劃、積極部署,用好“四支隊伍”、強化“四個注重”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該村堅持用好“感黨恩”宣講服務隊,引導群眾“感黨恩”;用好“促和諧”志愿服務隊,帶領群眾創建平安村;用好“布產業”志愿服務隊,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用好“創四美”志愿服務隊,帶領群眾創建美麗鄉村。同時,由志愿服務隊組建女子護林隊,定期巡山護林,堅決守護住巴珠村的綠水青山。該村注重用身邊的事和人,教育引導群眾;注重發揮幫帶作用;注重發揮載體作用;注重主題教育與當前中心工作相融合。該村的努中獨馬一家都是殘疾人,在接受國家幫扶過程中,努中獨馬深受感動,在自家墻上寫下感恩共產黨的話語,并把每筆幫扶資金都清楚地記錄在墻上,用自己的方式記下“感恩賬本”。針對巴珠村部分黨員不通漢語、不識字等困難,該村采取各支部書記、支委及黨小組長掛鉤學習困難黨員的方式,通過翻譯論述摘編、誦讀經典等形式幫帶學習。針對年老體弱黨員,該村通過黨員送學上門、家人幫帶學的方式,實現黨史學習教育全覆蓋。該村各黨支部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為主題,開展支部主題黨日,通過組織黨員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幫助困難群眾做農活等方式抓實載體,積極踐行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該村還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村內疫情防控、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服務群眾等工作有機結合,做到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