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秋雨一場寒,又到了肩周炎的多發時節,不少中老年人肩膀開始隱隱作痛。此時應注重肩部防護,才能避免肩周炎“乘虛而入”,在隨后到來的冬天里才能減緩疼痛,提高生活質量。 肩周炎是肩關節周圍肌肉、韌帶、肌腱、滑囊、關節囊等軟組織損傷、退變而引起的一種慢性無菌性炎癥。其病變特點為三個廣泛,即疼痛廣泛、功能受限廣泛、壓痛廣泛。 肩周炎患者常自覺有冷氣進入肩部,也有患者感覺涼氣從肩關節內部向外冒出,故中醫稱之為漏肩風、凍結肩。因該病多發于50歲左右患者,故又稱“五十肩”。中醫認為,肩周炎乃風寒濕邪侵襲肩周筋脈引起的慢性疾病。內因營衛虛弱、筋骨衰退,外因外邪乘虛而入,傷及肩周筋脈,致使氣血不通而痛。若過力勞傷、血瘀氣滯均可導致肩痛凝滯,肩痛日久則筋脈失養,而見肩部肌肉萎陷、關節僵硬。 肩周炎是一種慢性病,患者日常養護要肩部防寒保暖,避免外傷勞損,還應積極采用中醫治療,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調理。 一、功能鍛煉 1.雙手托天 站立,雙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雙手由拳變立掌,由胸前緩緩用力上托,手指相對。雙手繼續寓上托之力,身體則下墜,使肩部有牽拉之感,同時抬頭望手背,稍歇,收回。 2.蝎子爬墻 面墻而立,距墻一步。患者四指扶墻壁,并沿墻徐徐向上爬,使上肢高舉至最大限度,身體略前傾,并停留約1至2分鐘,再緩緩退回,反復多次,左右相同。 3.大鵬展翅 站立,雙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十指相嵌環抱枕后。緩緩用力內收雙肩,使雙肘接觸,接著慢慢外展雙肩。 4.聳肩環繞 站立,雙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自然下垂。雙手由兩側抬起,屈肘展肩外旋,手指并攏,指尖觸肩。然后于兩側方由前向后環繞肘間,同時配合聳肩動作。 5.車輪環轉 站立,雙足并攏,雙手握拳置于腰側。右臂伸直,手握空拳,做肩部環轉運動。先向前環轉三周,再向后環轉三周。左右相同。 每個動作做12至15次為一組,每日可練2至3組。 二、穴位按摩 先用拇指手法推按肩周皮膚,再按摩肩髃穴(在肩峰前下方,當肩峰與肱骨大結節之間凹陷處)、肩貞穴(在肩關節后下方,臂內收時,腋后紋頭上1寸)、肩前穴(正坐垂臂,當腋前紋頭與肩髃穴連線的中點)、肩井(當大椎穴與肩峰連線中點處)、阿是穴(局部痛點)等,每次15至20分鐘,每日2次,可溫經通絡、散寒止痛、行氣活血。 三、藥膳調理 1.白芍桃仁粥 材料:白芍15克,桃仁1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將白芍水煎取液,約500毫升;再把桃仁去皮,搗爛如泥,加水研汁,去渣;用二味汁液同粳米煮為稀粥,即可食用。 功效:具有養血化瘀、通絡止痛之效。適用于肩周炎瘀血阻絡者。 2.桑枝雞湯 材料:桑枝10克,老母雞1只,鹽少許。 做法:二物共煮至爛熟湯濃,加鹽即可。 功效:祛風濕、通經絡、補氣血,適用于肩周炎體虛風濕阻絡者。 (作者系寧夏中醫醫院暨中醫研究院郭仲華)(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