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國宣傳主題是“堅持早預防,加強檢測發現,規范抗病毒治療”。讓我們跟著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肝膽外科主任唐云強來了解病毒性肝炎,遠離“肝”擾! 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具有傳染性強、傳播面積廣、發病率高等特點。肝炎病毒一般分為甲、乙、丙、丁、戊型。甲型、戊型感染后多為急性發病,能夠比較及時進行干預治療,而乙型和丙型感染后呈現慢性化,難以察覺,危害較大,而丁型只有與乙型同時或在乙型的基礎上才可能感染。 如何預防病毒性肝炎? 甲肝、戊肝:主要經糞—口途徑傳播,因此主要采取切斷傳播途徑為主的措施,注意飲食飲水的衛生,防止“病從口入”,同時加強對食品服務行業的衛生管理,從源頭杜絕潛在的傳播源,還可通過接種疫苗來有效預防。 乙肝、丙肝、丁肝:傳播途徑包括血液傳播、母嬰傳播及性行為傳播,因此主要采取嚴格管理血液,嚴格篩查獻血人員,加強血制品的管理和控制輸血傳播,預防家庭內密切接觸傳播,同時可通過接種乙肝疫苗來有效預防。 乙型肝炎是肝癌的“罪魁禍首” “我國經對全國28萬自然人群的肝炎、肝癌普查分析表明,HBsAg標化流行率與肝癌死亡率呈正相關。”唐云強介紹,從臨床情況看,乙型肝炎演變成肝硬化后,隨著病程的進展、組織壞死修復的過程中發生基因的突變、HBV的反復增殖復制、HBV基因整合到肝癌細胞基因組內,一部分患者最終引起肝癌。從病理資料看,肝癌大多合并大結節性肝硬化,在我國這種肝硬化多由HBV感染所致。因此很明確地說乙型肝炎是肝癌的“罪魁禍首”。 唐云強表示,乙型肝炎的治療也是防治肝癌要點,目前尚無根治乙肝的治療方法。抗病毒治療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長期抑制HBV復制,減輕肝細胞炎性壞死及肝纖維化,延緩和減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肝癌等并發癥的發生,改善生活質量和延長生存時間。 對于乙肝患者日常生活管理的建議 (1)避免過度緊張,積極抗病毒治療,調節機體免疫功能; (2)定期隨訪,監測疾病進展。攜帶乙肝病毒、四十歲以上的高危人群,每年要進行一次體檢;肝功能不佳、病毒載量較高、四十歲以上患者甚至每半年就需要接受肝功能、肝臟生化、肝癌的血清學指標、肝臟B超等檢查; (3)一旦發現肝癌,需要盡早治療。肝癌每增加1cm,5年生存率就會下降20%,因此早診斷早治療非常重要,可以大大提高肝癌的治愈率。 對于丙肝患者或者病毒攜帶者的建議 (1)忌飲酒; (2)注意作息,避免過度勞累; (3)患病期間注意醫生相關建議,按要求復查病毒及肝功能等指標; (4)病毒攜帶者需定期監測病毒活動、肝功能狀況等相關指標; (5)丙肝患者或病毒攜帶者應注意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可能。 (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