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彝家的生活改變了,日子一年更比一年甜!人說大海深,我說黨的恩情比海深……” 8月14日,維西縣保和鎮臘八底村白巖子彝族群眾歡聚一堂,載歌載舞歡度火把節。 “今年是我們白巖子村民小組摘掉貧困帽后的第一個火把節,比往年熱鬧,大家的心比蜂蜜還要甜。”共產黨員、小組長沙學光邊欣賞舞蹈邊高興地說。 黨員致富帶頭人沙文光接過沙學光的話說:“今年是我們白巖子彝族群眾最開心的一年。就拿我來說,僅養蜂收入就9萬多元。生態好、山川美是我們白巖子最大的優勢,我們白巖子的蜂蜜特別好,家家都養中華蜂,今年養殖了107桶中華蜂,其中養殖最多的人家有38桶。我們的蜂蜜品質好,不愁賣。” 中午1時許,文藝演出告一段落,臘八底村“兩委”負責人開始給中藥材種植戶發放中藥材種植獎補資金。白巖子村民小組會計羅正清領了中藥材種植獎補款后高興地說:“村里把縣委、縣政府產業扶貧政策落到了實處,我們種中藥材不僅不愁賣,政府還給我們發放獎補資金,這樣好的政策到哪里找哦!” 白巖子村民小組是臘八底村海拔最高、最偏遠、貧困程度最深的彝族村寨。 自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白巖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目前,這個只有34戶人家的彝族村寨,整戶外出務工的就有5戶,就近務工的有2戶,除了長期外出務工的家庭外,27戶彝族群眾都種了中藥材,總面積有122畝。 羅正清自豪地說:“我們白巖子村民小組是臘八底村群眾收入增長最快、變化最大的村子。去年,我們的人均收入已經遠遠超過脫貧標準。今年,我們小組人均收入至少有1.2萬元以上,有3戶人家有了小汽車,摩托車家家都有,農用車也有11輛。” 中藥材獎補資金發放完畢后,文藝演出又開始了。節目是白巖子青少年表演的藏族舞蹈《吉祥歡歌》。 “娃娃們把外面新鮮的東西帶回來展示給大家。這是我們村重視教育的結果。”沙學光說。 白巖子彝族群眾重視教育結出碩果:沙文光家兒子沙耀華研究生畢業,去年到廣西橋梁設計院工作。今年,白巖子村民小組有大專以上在校生4人,大學本科畢業生1人,高中在校生2人。小學、初中階段入學率100%。 “我們這一代人擺脫了貧困,住上了好房子,過上了好日子。習近平總書記說:‘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白巖子村民小組的明天就看這些娃娃了!”沙學光的眼里充滿了希望。 |
87948f73-3b83-4755-88ad-44ad4737902d.jpg)
8af30dcf-bdf8-48e7-8684-75b1f9cf467d.jpg)

ffc26b77-04af-4fa5-b4a8-1080ab26b2a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