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網訊 (記者 馬建軍 陳義)走進位于哈巴雪山腳下的香格里拉市虎跳峽鎮東坡村老藥山上組,只見一院院白墻青瓦的現代彝族民居點綴在青山綠水間,顯得格外耀眼。晌午時分,老人們坐在干凈敞亮的水泥院壩閑談,孩子們在一旁愉快地玩耍,構成了一幅祥和秀美的鄉村新圖景。 談起生活中的變化,老藥山上組村民陸國軍臉上堆滿笑容:“國家的政策一年比一年好,我們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過。水泥硬化路修到家門口,讓我們徹底告別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歷史,運輸生活用品和建房材料都很方便。” 今年75歲的彝族大媽干干拉國說:“過去我們要起早貪黑步行到十多公里以外的橋頭街才能買東西、賣東西,現在坐車來回只要兩個多小時。” 自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東坡村在村內道路設施上共計投入了3351萬元,建設硬化路59.48km,實現了23個村民小組通硬化路;2017至2018年,投入541萬元建設道路安防設施36km,徹底改變了東坡村道路交通落后的面貌。 “過去,我們住的房子都是杈叉房、木楞房,房子就像鍋底一樣黑不溜秋的,現在的房子像小姑娘的臉一樣白白凈凈的。”干干拉國大媽說。 據了解,自開展精準扶貧和人居環境治理工作以來, 東坡村投入717.11 萬元,實施農村危房改造項目4個批次共計244戶;投入588.837萬元,實施530戶人居環境提升項目。投入234萬元,實施234戶抗震房改造項目。通過多個批次的房屋建設扶持項目,消除了全村的C、D級危房,極大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條件。 此外,東坡村不斷培育新產業,吸引客商到該村發展民俗旅游、建民宿客棧,彝族群眾的腰包也越來越鼓。“近幾年來,村里引導我們發展了肉牛、中藥材、民俗旅游等產業。”50多歲的陸學先說,“我們通過出租房子和地能有幾萬元收入,養羊、養牛的收入一年也有7、8萬元,這幾年我家的生活條件改善相當明顯,非常感謝各級各部門的關心支持!” 在東坡村肥坪子村民小組開發民俗旅游的香格里拉市慕山營文旅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孫瑤說:“東坡村老藥山、肥坪子一帶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民風民俗是我們挖掘和開發的重點,我們想把它變成帶領村民增收致富的途徑。” 近幾年來,東坡村不斷優化產業布局,努力調整產業結構,由以往的小、散、弱轉型為以新型經營主體牽頭帶動的高原特色農業。該村培育了香格里拉市捷撒拉農民專業合作社等13家專業合作社帶動農戶發展產業,投入資金1176.54萬元,發展以種植中藥材,養殖肉牛、山羊、土雞為主的特色產業。共計實施了附子、重樓、木香、秦艽、白蕓豆等12個種類的種植項目,肉牛、山羊、土雞、蜜蜂、土豬5個種類的養殖項目,帶動農戶699戶2842人,建檔立卡戶全覆蓋,實現戶均增收4000至10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