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響精準脫貧攻堅戰以來,七一村民小組的彝族群眾像雄鷹一樣在決戰脫貧攻堅的戰場上奮力翱翔。他們能取得今天的成績靠的就是自強不息、‘比學趕超’的精神。”近日,維西縣永春鄉三家村黨總支書記朱建華對前來參觀學習的友鄰村學習參觀團說。 人勤春早富“口袋” 這幾天,70歲的彝族獨居老人沈烏尼特別高興,前天,她賣川烏收入7100元錢。“我家還有1畝多秦艽沒賣,到時至少能收入3萬元。”沈烏尼對三家村村委會主任李勝光說。 “阿奶,您要注意休息,不要干重活了。”李勝光說。 “一閑下來我就渾身不自在,干一點活反倒吃得好、睡得香。像犁地、種藥材這樣的重活,村里的年輕人用機器就幫我干了,我就干一些輕松的活。”沈烏尼說。 有奔頭,七一村民小組的彝族群眾一個也不愿落后,大家都舍不得閑。群眾腰包漸漸鼓起來了,該組也收獲了高質量脫貧、人居環境提升、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榮譽稱號。 尊重知識富“腦袋” 這段時間,村民沙玉清的女兒沙瑪飛羽在昆明購置了一套價值100多萬元的住房的消息在永春鄉不脛而走。沙瑪飛羽大學畢業后考入云南農墾集團工作,如今已在昆明這樣的大城市安了家。 近年來,七一村民小組先后有9名大學畢業生考入行政事業單位和國企。目前,該組小學到高中入學率達100%,高中畢業生幾乎都考上了大學。 比“腦袋”比出七一村民小組群眾的精氣神。沈加減今年48歲,沒有上過一天學,是組里的種植養殖能手。她說:“在我們組,和我同齡的人幾乎都沒上過學。這幾年,多虧了黨委、政府免費開辦各類培訓班,我們才學會了木香等中藥材種植技術和養殖牛羊的技術。知識改變命運已經成為村民的共識。” 七一村民小組彝族群眾不僅口袋、腦袋同時富起來了,家園環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目前,該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剛告一段落,980米長的木圍欄和一家一戶的小花園、小菜園把村莊點綴得格外美麗。 |
0d2241ee-39f4-49b1-bb9d-a9d0bb4dec4a.jpg)
e68ade30-e2e6-48e9-95b8-1eaad86e6fa0.jpg)

64fb92b3-2d3c-4553-a52c-c969bd61c112_batchwm.png)
da36cec8-7d95-42e1-8e06-3b8af9e12e9f.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