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初,駐村工作隊員陳玉宏被妻子“拉黑”了,源于一次吵架,也源于他半年沒有回家。 “過兩天就會好了,”陳玉宏說,“妻子能理解我的工作,只是有時也會有小情緒。” 陳玉宏是中國電信維西分公司的一名員工,2015年12月底,他前往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康普鄉康普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這一去,就是五年。 急民所急 維西縣屬于“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康普村產業結構單一,耕地資源匱乏,交通不便,是貧中之貧。 中國電信維西分公司掛鉤聯系的甲馬洛組,是康普村最遠、最貧困的一個村民小組。全組共有65戶,其中62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何才能讓村民信任自己,是陳玉宏每天都在思考的問題。 為了盡快掌握每一家的基本情況,并根據致貧原因施策幫扶,陳玉宏翻山越嶺,去每個貧困戶家中走訪調研。他發現,當村民家有“紅白兩事”時,缺桌子少椅子的狀況總是發生,于是陳玉宏向公司反映,并籌集資金三萬元,為鄉親們購買炊具、廚具和公用桌椅。 2018年8月的一個傍晚,陳玉宏接到村民挖從咱妻子的電話,得知挖從咱的手指被砂輪機鋸斷。沒有絲毫猶豫,他立即開車把挖從咱送到鄉衛生院做創面處理,由于受醫療條件限制,鄉衛生院以及縣醫院都無法開展手術,經過多番周折,陳玉宏聯系了車輛送挖從咱去大理醫治。漸漸地,村民們也把陳玉宏當成家里人,大事小情,第一個想起的就是他。 想民所想 甲馬洛組地處深山,雨雪天民房受災、整組封路的情況時有發生,為此,維西縣扶貧辦將甲馬洛組列為康普村的易地搬遷組。 村民們對這片祖輩賴以生存的土地感情深厚,并不愿搬遷。于是陳玉宏一次次和村民交心談心。在陳玉宏的動員下,甲馬洛組村民們在規定的時間內,順利完成了搬遷。 村民余峰一家,搬遷前人畜同居,每逢屋外下大雨時,他的屋里就下小雨。搬遷后,他住進了設施齊全的二層小樓里。村民余志清原來住在大山背后,從老家到集鎮,走路要一個多小時,路途中易遭遇泥石流、塌方等情況。搬遷后,他只用十五分鐘即可走到集鎮。現在,村民們每次見到陳玉宏總要說:“還是搬下來好。” 2019年,維西縣推進人居環境提升工作,中國電信維西分公司投入46000元為甲馬洛組搬遷點改善人居環境。陳玉宏圍繞人居環境提升“激、拆、圍、改、建、引、業、治”八字方針,發動甲馬洛組群眾建設示范點。頂著烈日,他與群眾一起在甲馬洛組搬遷點清理溝渠、搭建花臺、建設綠籬。為使甲馬洛組搬遷群眾更有歸屬感,他提議建設甲馬洛組地標,地標上“甲馬洛組”四個字,每一筆每一劃他自己寫就。他說,這不僅是甲馬洛組村民的心靈坐標,更是他的心靈坐標,看到這個地標,就知道回到了家。 為民所忙 產業興,萬業興,“拔窮根”關鍵還要靠產業發展。康普村的藥材種植基地在海拔兩千多米的高山上。盡管這里山高坡陡,交通不便,但對村民來說,種植藥材是他們增收的主要渠道。 為幫助農戶脫貧致富,陳玉宏經常指導農戶種植,和他們一起在藥材地里勞作,一年下來,農戶創收從幾千到數萬不等。在維西偉宏農特資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幫助下,村民通過種植藥材有了穩定的收入。 根據康普村的實際情況,陳玉宏還相繼參與并完成了康普村120公頃核桃栽培、稻田2.67公頃“小改大”項目、“小紅米”種植、稻田養魚等項目,期間還帶領30戶貧困戶一道積極參與村里的扶貧項目。 五年來,陳玉宏為村級爭取扶貧專項資金15萬元,把每一分錢都切切實實用在了村級各項扶貧事業中。 解民所憂 作為中國電信的員工,陳玉宏比一般人更清楚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對脫貧攻堅的重要性。 按照要求,2016年8月以前要改變甲馬洛組沒有通信的現狀。陳玉宏積極接洽、協調,在中國電信迪慶、維西兩級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 2016年8月,中國電信3G基站終于在甲馬洛組建成并投入使用,甲馬洛組村民從此告別了“通訊基本靠吼”的時代。 現在,村民們用IPTV看電視,用4G手機上網,大部分村民學會了網購。近30戶村民家中安裝了中國電信“天翼看家”,出外務工村民可以隨時了解家中情況。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甲馬洛組近40個中小學生,也能通過4G網絡上網課。 如今,甲馬洛村民小組已達到退出貧困標準。像陳玉宏這樣的駐村工作隊員還有很多,自1996年開始,中國電信云南公司定點掛鉤扶貧德欽縣燕門鄉,先后派出28名駐村隊員堅守在扶貧工作第一線,他們堅守崗位職責,在精準扶貧這場艱巨卓絕的戰役中發揮最大的能量,在當地貧困村民的心里,豎起了一面高揚的旗幟。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