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6日,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縣白濟汛鄉碧羅村退出云南省貧困縣序列,結束了千百年來絕對貧困的歷史。這一天恰好是唐春華來到碧羅村做扶貧工作滿三年的日子。“如今的生活改變了,傈鄉兒女多歡暢……”唐春華跟碧羅村群眾手牽手,在傈僳族傳統歌舞“阿尺目刮”旋律中跳著歡快的舞步,他們共同慶祝,分享喜悅。唐春華高興得像個孩子,他說:“參加脫貧攻堅戰以來,我和我的‘戰友’犧牲了節假日,個人推遲了婚期。然而,這種犧牲是值得的,因為我們看到了貧困群眾幸福的笑容!” 他和群眾一起找“病灶”開“良方” 碧羅,傈僳語意為“美麗的山谷”。碧羅村地處碧羅雪山腳下V字型河谷,與怒江州福貢縣接壤。 2017年5月,白濟汛鄉派出所民警唐春華以一名普通的村黨總支書記的身份走進碧羅村。“美麗的山谷”給他的第一印象是“八最”現狀:白濟汛鄉是維西縣貧困面最大、貧困程度最深的鄉鎮,而碧羅村則是全鄉基礎設施最落后的,通村公路還未硬化,通組公路還是狹窄的土路;家庭住房條件最差,甚至還存在一家三四個人擠在一張床上的情況;19個村民小組中還有7個村民小組存在飲水困難;產業發展最為滯后;貧困人口占比最大;人才最為匱乏,大中專以上學歷的人不到1%;戶口信息最為混亂,人口信息核對困難;控輟保學工作任務最艱巨,全鄉輟學學生中有一半就在碧羅村…… 面對“八最”問題和困難,唐春華心中發出這樣的疑問:“碧羅什么時候才能脫貧?”他用習近平總書記的教導勉勵自己:“遇到了困難不要埋怨自己,不要指責他人,不要放棄信心,不要逃避責任!而是要一起來戰勝困難。” 不畏“八最”之難,不怕千難萬險,唐春華到碧羅村的第二天立即組織村“兩委”成員、扶貧工作隊、各村民小組組長、會計和村民代表召開了大會。大家一起找“病灶”,一起開“治病良方”,明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路線圖”,堅定信心,向“貧困硬骨頭”發起總攻。 當好“火車頭” 激發群眾脫貧動力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基層組織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堡壘,村“兩委”班子和駐村工作隊是村級脫貧攻堅的關鍵。為做好村“兩委”班子和駐村工作隊之間的團結協作,唐春華經常同村班子成員溝通、交流。唐春華對大家說:“我年紀小,大家叫我小唐就行。大家閱歷豐富,是我的老大哥老大姐,我要多向大家學習。碧羅村的大事小事都是我們大家的事,碧羅村的千難萬難都是我們共同的困難。大家多交流溝通,共同出謀劃策,共同團結奮斗,才能解決千難萬難,干好碧羅村群眾的大事小事。” 于是“小唐書記”成了碧羅村干部群眾對唐春華的親切稱呼。在“小唐書記”的帶領下,碧羅村“關鍵少數”抓實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緊扣“兩不愁三保障”和“57”脫貧標準,把全面從嚴治黨延伸至脫貧攻堅各個領域,緊緊圍繞“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扶什么、怎么退”的工作主線,實現黨建與精準扶貧“雙推進”;圍繞“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主題,把抓黨建與構建和諧社會緊密結合起來,引導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提振精神摘窮帽;緊緊圍繞農村人居環境“八字要求”,組建以黨員為骨干的村民自治委員會,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群眾的精神面貌、村容村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產業扶貧、控輟保學兩手抓 唐春華善于集中干部群眾智慧,鼓舞志氣,充分發揮集體“小智慧”作用,以“志”“智”攻克“八最”難關。 面對碧羅村脫貧攻堅底數不清、數據混亂等問題,唐春華組織開展了“大排查”活動。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走家串戶,一戶一戶登記,一戶一戶核實,同時,積極同派出所、民宗局等相關部門對接,對統計出來數據進行二次核實,保障數據的真實性。在開展“大排查”的過程中,唐春華發現,因為第二代身份證更新,需要采集照片等信息,碧羅村還有200多人因未按時辦理身份證被誤刪戶口信息,成為了“黑戶”。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唐春華及時向鄉黨委政府上報,并與行業主管部門對接,完成了200多人的戶口補錄。3個多月的大排查,終于理清了碧羅村的各項數據,為脫貧攻堅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面對碧羅村各種基礎設施薄弱,脫貧攻堅短板問題突出的現狀,唐春華積極爭取資金,充分發動群眾,完善碧羅村基礎設施建設。2018年5月,唐春華聽說上海對口幫扶單位大場鎮到白濟汛鄉調研,迅速到鄉黨委政府反映情況。當大場鎮調研組一行到來時,唐春華帶領他們到碧羅調研,向他們展現傈鄉大地的風貌和傈僳兒女吃苦耐勞、不屈不撓的精神和脫貧致富的信心。唐春華贏得了對口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在對口幫扶下,碧羅村完成了614戶農戶住房改造提升,19個村民小組38公里的公路硬化,實施7個村民小組安飲工程,實現家家戶戶通了自來水;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建成了碧羅村糯山藥加工廠,提高木香產業種植面積和種植質量,做到了木香種植戶每年收入不低于3000元。目前碧羅村以中藥材種植為基礎、碧羅糯山藥、白蕓豆等特色產業協同發展的新路子初步形成,群眾收入大幅提高。 白濟汛鄉的輟學生主要就集中在碧羅村。為保障義務教育階段孩子入學,唐春華用上“小智慧”。針對經過多方勸學、多次勸學仍未將子女送教入學的家庭,唐春華通過積極匯報和相關司法機關對接,維西縣第一起義務教育“官告民”案件在碧羅村開庭。通過在當地的公開審理、公開宣判,讓學生、家長、群眾能清楚地認識到讓孩子輟學是違法行為。同時,唐春華每年向上海寶山區大場鎮商會申請困難學生救助資金3萬元,資助碧羅村成績優異但家庭相對困難的12名學生;積極向幫扶單位爭取困難學生補助金,依托民政幫扶資金,解決困難學生因貧輟學問題。通過訴訟和資助兩個手段,碧羅村做到沒有一個學生因貧困而輟學。 為幫傈鄉早日脫貧 他一再延遲婚期 2019年4月10日是一個重要的日子。這一天習近平總書記給云南怒江獨龍族群眾回信勉勵獨龍族群眾“脫貧攻堅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也恰好在這一天,唐春華與戀愛多年的女朋友登記結婚了,雙方家庭商定10月份舉辦婚禮。 然而,到了10月,脫貧攻堅“補短板”的工作如火如荼開展,唐春華又將婚期延至12月。到了12月,脫貧攻堅“冬季攻勢”啟動,馬上將面臨2020年省級和國家級考核驗收,工作任務更加艱巨,雙方家庭將婚期又推遲至2020年2月份。舉辦婚禮的日期到了,新冠病毒防控戰打響了,唐春華的婚期又再度被推遲。 真是“好事多磨”。唐春華在筆記中寫道:“婚期可以推遲,脫貧攻堅可不能拖。脫貧攻堅工作是一場戰役,既然是戰役就要有犧牲,我個人做出點犧牲不算什么,全國脫貧攻堅一線有很多人付出了生命,跟犧牲在扶貧路上的維西縣財政局原局長和先念相比,我的這點犧牲又算得了什么?” 就是這樣“舍小家、顧大家”的精神和與民族兄弟手牽手、心連心的傾情幫扶,讓碧羅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20年9月,唐春華獲得了“云南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的稱號。 (來源:云南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