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通報一名兩歲男童因家人排隊做核酸檢測期間與確診病例接觸后被感染。揚州的情況更離譜,超過20人涉足一處核酸檢測點后被確認感染。這兩個案例說明同樣一個問題:核酸檢測點作為重要防疫點卻變成了“感染點”,不僅造成部分健康人被感染,而且增加了城市防疫壓力和成本。很多人本來都很積極配合核酸檢測,但負面案例很可能讓一些人對核酸檢測心存疑慮。 關于核酸檢測現場管理,其實早有規范。去年7月制定的《醫療機構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工作手冊(試行)》要求,設立獨立的等候區域,盡可能保證人員單向流動,落實“1米線”間隔要求,嚴控人員密度。今年2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文件提出,核酸檢測機構要全面推行預約服務,實現分時段、錯峰采樣,盡量減少群眾現場等待時間。 揚州市紀委監委通報指出,廣陵區灣頭鎮聯合村核酸檢測點設置不規范、現場組織混亂,導致多人被感染。這說明涉事檢測點既沒有把相關要求放心上,也忽略了現場群眾的生命健康風險。而涉事檢測點管理不規范,也與事前部署不到位、事中監督缺失有一定關系。從這個角度來說,南京與揚州的涉事檢測點變成“感染點”,對其他中高風險地區的核酸檢測工作是一種重要警示。 警示一:必須按照國家要求嚴格部署核酸檢測工作。比如,推行全面預約服務取代現場排隊,這既能減少群眾辛苦,也能避免感染風險。即使為了提升檢測效率,現場排隊不可避免,也要嚴格落實“1米線”間隔要求。這就需要每個核酸檢測點配備合理的服務人員,并使其盡職盡責維持現場秩序。尤其是檢測點設置和現場組織,責任要落實到人,最好由有相關經驗的人牽頭現場工作。 警示二:核酸檢測采樣現場離不開有效監督。信任不能代替監督。不管每個核酸檢測點是否規范操作,都不能指望檢測點工作人員自覺遵守規則,而是要通過現場監督倒逼檢測點所有工作規范化。不僅各級紀監部門要發揮監督作用,還應該鼓勵群眾參與監督。此外,由于德爾塔毒株傳染性更強,且已經發生檢測點感染案例,是否有必要完善檢測點設置和現場管理,也值得思考。 針對檢測點發生的感染事件,揚州市紀委監委對負有責任的黨員干部、公職人員進行了問責追究。這無疑也是一個沉重的警示——對疫情防控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員來說,如果不盡責就可能會被問責。希望其他地方的核酸檢測點及其責任人都能從這次問責中汲取深刻教訓,徹底杜絕檢測點出現感染問題。 (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