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打新冠疫苗應注意的問題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 發布時間:2021-08-18 09:21:52
目前,我國已經陸續開展對12至17歲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種工作,這不僅因為兒童群體是針對新冠病毒建立群體免疫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還因為人類對于新冠病毒的認知在不斷刷新。 隨著新一輪疫情在其他國家的反彈,一些地區的兒童患病率已經接近于去年同期的水平。 對于新冠病毒,兒童并不會有特別的抵抗力。 未成年人接種要預防心因性反應 國家衛健委疾控局一級巡視員賀青華介紹,按照新冠疫情疫苗接種的總體部署,各省份已經陸續開展對12至17歲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到目前為止,接種總劑次數超過6000萬劑。 賀青華特別提醒,未成年人心理發育還不完善,容易發生心因性反應,各地應提前做好科普宣教。心因性反應一般發生在集中接種時,一旦某個人接種出現問題,由于內心的顧慮導致其他人也出現相似問題。 王華慶表示,心因性反應不屬于不良反應,但由于處在青春發育期,心因性反應較易發生。在監測數據當中也會看到心因性反應的出現。 此外,12至17歲未成年人接種新冠疫苗需要有家長或監護人陪護。王華慶解釋,是由于在《疫苗管理法》中要求接種醫生在接種過程中需要如實告知疫苗接種的種類、疫苗的保護作用、疫苗的禁忌、疫苗的安全性和相關注意事項,同時詢問受種者的健康狀況。這些信息的獲得和告知,需要監護人和家長來完成。 家長和監護人還有一個重要任務,那就是減少心因性反應的發生。王華慶表示,心因性反應是非器質性的反應,可以預防。比如,家長和監護人陪同兒童接種疫苗時,自己要放松,同時想辦法不讓孩子緊張,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心因性反應。 監測顯示過敏等異常反應罕見 那么,新冠疫苗對于年齡較低的12至17歲人群的不良反應是如何呢? 我國建立了不良反應監測平臺,對新冠疫苗接種的不良反應進行監測分析。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表示,根據對不良反應的監測分析,兒童和青少年接種新冠疫苗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不高于18歲以上的成人,既包括一般反應,也包括異常反應。青少年接種新冠疫苗之后出現的一般反應主要表現為發熱,另外是局部的疼痛、紅腫。異常反應主要是過敏反應,雖然很罕見,但是我們看到有個別出現,主要為過敏性皮疹,癥狀也相對比較輕。 下一步,國家衛健委將在做好疫苗接種,確保接種安全的基礎上,繼續有序推進12至17歲人群的疫苗接種工作。 (來源: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