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在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中,云南省廣大職工和勞動群眾與祖國同成長、與時代齊奮進,各行各業先后涌現出大量先進模范人物。追尋勞模的光輝足跡,以“影像記錄+口述歷史+檔案征集”方式,記錄、留存、宣傳勞模們在云南經濟社會建設中奮勇當先、頑強拼搏的人生歷程,讓勞模精神薪火相傳?!都t色檔案·云南省全國勞??谑鰵v史》微視頻自4月26日起,每周一至兩期陸續推出,以勞模精神為引領,激勵廣大群眾爭做新時代奮斗者。 由云南省總工會 云南省檔案局 聯合出品 《紅色檔案·云南省全國勞??谑鰵v史》微視頻 今天推出第三集 二、三十里高寒山路,風餐露宿;上百斤重的放映設備,馬馱人背。他帶領放映隊成員常年巡回在祿勸縣的村村寨寨,只為實現“村村掛銀幕,處處看電影”的初衷,他翻山越嶺,用熒幕連接起山里山外的世界。 現年86歲的李增智,1953年3月被縣里保送到云南民族學院學習,次年被分配到西南(重慶)電影放映訓練班學習。李增智便從此開始,與電影放映結緣。 視頻截圖 在重慶期間,李增智學習了電工、電影放映技術原理、電影機發電機修理維護等課目。課余時間,他常常問自己為什么要放電影?“為人民服務?!崩钤鲋钦业搅俗约旱拇鸢?。 這句話貫穿了他40余年的基層文化傳播事業。 視頻截圖 經過嚴格訓練,李增智順利完成學習,并回到家鄉云南,成為了一名電影放映員,從此與其他放映隊員一起,背著放映器材常年累月巡回在邊遠高寒山區、干熱河谷地區,足跡遍布了大姚、鹽豐、祿勸、雙柏等縣的村村寨寨。 “那時候需要背汽油、影片,一部影片就是個七、八斤重的鐵盒子,還有放映機、擴音機、喇叭、熒幕、工具箱,而發電機則需要兩個人來背?!庇龅轿kU山路,李增智就帶頭修路,讓馱運機器的馬幫順利通過;遇到馬幫無法通過的地方,就主動背較重的發電機走過去。餓肚子、吃不飽是常事,“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更是再平常不過。但為了能讓農村山區群眾看上電影,李增智風雨無阻。 視頻截圖 每天翻山越嶺行走二、三十里路程,到達放映點的時候也有早有晚。若是早了,在準備好設備后,李增智便會帶領隊員一塊幫鄉親們割割麥子、撿撿洋芋;而要是來晚了,他們便顧不上吃飯,馬不停蹄掛好熒幕、喇叭,開始為群眾放映。 “電影是講的普通話,內容有的也比較復雜,一般來說老百姓不容易看懂,看不懂也就沒了興趣?!睘榱俗屓罕娫诳吹诫娪暗耐瑫r,還能看好、看懂電影,李增智想辦法把電影內容“翻譯”成當地方言和民族語言,在放映的同時,以山歌、快板、順口溜這些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把電影講給大家聽,映后還向群眾收集意見,不斷總結改進?;貞浧甬斈耆罕娍措娪皶r激動的樣子,李增智發自內心地笑了。 視頻截圖 “當時就覺得自己文化還不夠,學習有些跟不上?!睘榱瞬粩嗵岣唠娪胺庞承麄髻|量,李增智克服種種困難,從未停止文化和技術學習?!昂髞砭鸵恢迸?,晚上打著電筒都要看書,想搞好工作就必須要懂得多?!睘榱烁纳菩£牣敃r使用的長江54型16毫米放映機的收片拉力,李增智將繞心抽改用鋼絲帶,還完成了在收片臂上安裝電唱機、在放映鏡頭前安裝幻燈機等技術革新。1957年至1959年連續三年,李增智每年都放映電影400多場次,其中1958年放映電影600余場次,沒有發生損機損片事故,保持了年均400多場安全無事故放映的紀錄。 1956年,李增智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6月出席全國文教群英會,被國務院授予先進工作者稱號,同年7月,出席全國第三次文化代表大會。 視頻截圖 “想不到我就做了一點應該做的小事,能給我帶來這么大的榮譽。”“現在都覺得自己還是做得少了,做得不夠完美。”李增智說。 一句簡單的初衷,40余年時間,多項技術革新,年均400場無事故放映的紀錄,李增智就這樣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 編輯:李潔 王瑩 吳珺 孫寅翔 范春艷 實習生 郭小煜 王夢雪 記者:胡津滔 海報設計:蔡陳晨 李青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