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4日電 題:家與國在一起——中秋國慶雙節之際話“家國” 新華社記者郭強 范帆 中秋是團圓的傳統節日,國慶是歡慶的重要時刻。今年,中秋巧遇國慶。在昂揚嘹亮的國歌聲和團圓的歡笑聲中,人們仿佛聽到一個聲音:家與國在一起,國強家更好! 高鐵讓家不再遙遠 4日,中秋節早上。在北京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的齊賀簡單收拾后,便前往火車站。國慶長假前三天,她一直在公司值班。今天,她要趕回位于陜西咸陽的老家,和家人一起團聚。 “多虧有了高鐵,不然這個中秋節又只能一個人在北京過了!”齊賀告訴記者,以前,從北京到咸陽只有綠皮車,回趟家要十四五個小時,非常折騰。那時,她經常選擇一個人在北京過中秋,只能通過電話或視頻和家人互訴思念。 隨著我國高鐵迅猛發展,人們出行更為快捷。截至2016年底,我國高鐵運營里程已突破2萬公里,占世界高鐵運營總里程60%以上。濃烈的鄉愁,在一趟趟高速運行的列車上漸漸消解。 高鐵通車后,從北京到咸陽的時間縮短至6小時。 “現在,高鐵站就在家門口,我早早就買好了中秋節當天的票!”齊賀笑著說,國家的強盛,高鐵的發展,縮短了家的距離,讓團聚變得更加容易! 返鄉創業結束漂泊 這個中秋節,鐘云蘭過得格外舒心。 ?。保梗梗茨瓿錾乃墙魇【畬绞心蒙芥偛杵捍迦?。和當地很多年輕人一樣,高中畢業后沒考上大學,鐘云蘭就離開家到浙江打工,學開淘寶店。 近年來,隨著各地深入推進“雙創”,我國返鄉創業人數增幅均保持在兩位數左右,去年累計達到570多萬人,其中農民工返鄉創業累計450萬人。 去年年底,鐘云蘭和朋友一起,回到井岡山,在網上賣起了當地土特產。 “以前,家鄉非常落后,沒有賺錢的門道?,F在,隨著脫貧攻堅的實施和‘雙創’的推進,家鄉不管是基礎設施還是政府的服務,都非常好!”鐘云蘭說,從去年年底到現在,他們每個月的銷售額都在20萬元以上。 除了賺錢,同樣讓鐘云蘭在意的是自己回到了家。 “以前在外面感覺一直在漂,回來后,就好像找到了一個落點!”她說。 家人在哪,家就在哪 和齊賀、鐘云蘭回家團聚不同,這個中秋節,范華英和家人團聚在他鄉。 家在江西省豐城市農村的范華英,從2004年開始就和愛人一起來到浙江寧波務工。與很多農民工一樣,他們只能將兩個兒子放在老家讓老人照顧。 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幫助農民工子女進城。來自教育部的統計顯示,目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隨遷子女已突破1000萬人。 而國家異地高考政策放開后,范華英也把兒子接到身邊就讀高中。 “以前在外打工,雖說收入不錯,可是特別放心不下孩子!”范華英說,現在,他們夫妻二人在務工之余,也能抽出更多的時間關心兒子的學習和成長。 今年的中秋節,盡管身在異鄉,但有家人陪伴,范華英一點也不覺得孤獨和冷清。“只要家人在身邊,哪里都是家,哪里都高興!”她笑著說。(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