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網訊(新華社記者 王長山 楊靜)“我們家是四代同堂,25口人中有5個民族,親人們和諧相處,幸福快樂。” 云南迪慶75歲的藏族老人和萬春掰著手指頭,朗聲談起家里的幸福和團結故事。她的丈夫,78歲的納西族老人和明志靜靜地坐在一旁,笑盈盈地看著她。 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地處滇川藏三省區交界處,這里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 和萬春老人的家在迪慶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塔城鎮啟別村它灑村民小組。她與和明志1968年結婚,有3個兒子、2個女兒。大女兒和金梅與丈夫和國昌都是藏族,他們的兒子此里扎史娶了一位傈僳族姑娘;二兒子和金光的媳婦和鳳蓮是納西族,他們的大女婿是白族;小兒子和金華娶了漢族姑娘楊飛。 和萬春頭發花白,身著鮮艷的藏裝,她既是這一大家子的主事人,也是村民眼中的能人:她是做民族服裝的高手,成立了一家發展民族文化產業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帶著幾名村民制作民族服裝。 家里的一間大房子是加工車間,和萬春每天要在這里忙碌好多個小時。“很多加工店都用機器做服裝,我一直堅持手工制作,這樣才有特色。”老人對自己的手藝很有自信,合作社一年要做幾百套特色鮮明的民族服裝,深受客戶歡迎。 家里人多,民族也多,生活習慣不同,但卻能幸福團結共處。在和金梅看來,這和母親多年來的言傳身教有關。“母親經常告訴我們‘人勤地生寶,人懶地生草’,還說要團結,不能吵架,尊老愛幼,這些話在心里扎根了,并代代相傳。” 每到周末或節假日,一家人都要趕回老家“聚會”,吃飯要擺3大桌。5個民族20多口人熱鬧地聚在一起,有說有笑,這時大家共同的語言是:親情。 家庭聚會是和萬春與和明志兩位老人最開心的時刻,但過去困苦的生活仍留在和萬春的記憶深處。她說:“以前是挑水吃,現在水龍頭一擰就行了。現在是政策好、生活好、條件好,每家每戶都過上了好日子。我們家只是無數個團結幸福家庭的縮影。” 除了忙著合作社的事情之外,和萬春還經常關心兒孫的學業、事業情況,并且不忘自己的時尚愛好:參加村里的跳舞等活動。她還會把跳舞的視頻發在抖音上。 看著村里鄉村旅游搞得很紅火,老人萌生了一個想法:把各種傳統民族服裝收集起來,把自家的一間屋子修整一下,開個展覽館。“讓外來的游客看看我們的文化和傳統。” 有了新目標,老人又開始忙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