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經歷過嚴冬,才倍加珍惜春天的溫暖;經歷過黑暗,才倍加珍惜光明的可貴。3月28日——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是西藏各族人民永遠銘記的日子。 1959年3月28日,西藏民主改革拉開帷幕,由此開辟了西藏從黑暗走向光明、從落后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專制走向民主、從封閉走向開放的歷史新紀元。 60年風雨兼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西藏各族人民團結奮斗,創造了短短一甲子跨越上千年的人間奇跡,一個團結美麗和諧幸福的社會主義新西藏屹立在世界之巔。 3月的拉薩,春天如約而至。布達拉宮腳下的宗角祿康公園,踏春游玩的市民絡繹不絕。這個在舊西藏大多時候只供貴族游玩的地方,早已成為百姓的公共樂園。 “再也不是誰的私人財產,活得心里真敞亮” ——實行民主改革,廢除封建農奴制度,解放百萬農奴和社會生產力,完成西藏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 走進拉薩市城關區塔瑪社區黨委第一書記格桑卓嘎的辦公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巨大的合影。那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全國兩會上與西藏代表團代表親切握手交談的場景。 格桑卓嘎是農奴的后代,至今已連續三屆擔任全國人大代表。“我的母親以前是農奴。沒有民主改革,就沒有新西藏,更沒有我們這些農奴后代當家作主的幸福生活。”格桑卓嘎感慨道。 直至20世紀50年代,西藏社會依然處于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統治之下。占西藏人口只有5%的三大領主(官家、貴族、寺廟上層僧侶)及其代理人,幾乎占有全部生產資料。 改革西藏社會制度成為西藏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和西藏人民的根本愿望。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后,廣大農奴要求掙脫封建農奴制的枷鎖、實行民主改革的呼聲日益高漲。但西藏上層反動集團企圖讓農奴制“永遠不改”,于1959年3月10日在拉薩地區發起全面武裝叛亂。在中央果斷決策下,武裝叛亂迅速得以平息。3月28日,中央政府宣布由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行使西藏地方政府的職權,領導西藏各族人民一邊平叛一邊進行民主改革,百萬農奴終于迎來翻身解放。 “我再也不是誰的私人財產,活得心里真敞亮。”在民主改革中當選為西藏第一個農民協會主任的尼瑪次仁感慨。 尼瑪次仁曾經是西藏地方政府噶倫索康·旺青格勒溪卡的農奴。旺青格勒曾說:“尼瑪次仁是我的財產,我愿意揉成團裝在口袋里,隨我;我高興拉成條圍在腰上也由我。” 西藏民主改革后,山南地區乃東縣的次仁拉姆一家分到了房子、土地、牲畜等。獲得新生的她,帶領11戶朗生(農奴)組成農業生產互助組,齊心協力、脫貧致富,成為百萬翻身農奴的榜樣。 1959年3月至1961年底,西藏民主改革基本完成。1965年9月,西藏自治區成立,標志著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確立,實現了西藏社會制度從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向人民民主的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性跨越。伴隨新型政治制度的建立和民主政治觀念的傳播,西藏百萬農奴和舊時封建貴族等都成為享有平等權利的現代公民,行使平等參與國家事務管理和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區事務的政治權利。 據統計,出席西藏自治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的301名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代表占80%以上,其中的藏族代表中絕大多數是翻身農奴和奴隸。至今,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人大代表始終在全區各級人大代表中占有絕對多數。 在黨的培養和關懷下,農奴出身的熱地參加了工作,上了學,逐步成長為國家領導人之一,2003年當選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次仁拉姆1979年擔任西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她曾回憶說:“從一個農奴成為國家的干部,參與國家管理,參與自治區重大事項的審議,對國家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執行情況進行監督,讓我深深體會到西藏新舊社會兩重天!” “成為了幸福生活的奮斗者、共享者” ——在中央親切關懷和全國人民大力支援下,西藏各族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態迸發出創造美好生活的巨大熱情,推動西藏經濟社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經歷過舊西藏的苦,特別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甜。”79歲的群培出生在薩迦縣雄瑪鄉農奴家庭,如今,群培在日喀則市桑珠孜區科技路上有一幢兩層的藏式樓房,“每月有幾千元退休金,每天侍弄侍弄花草,早晚去旁邊的明珠湖公園散步”。 民主改革讓西藏百萬農奴和奴隸第一次成為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的主人,煥發出了空前的生產和生活熱情。尤其是中央先后召開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特殊優惠政策和靈活措施,極大地調動了西藏各族各界群眾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雪域高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 舊西藏沒有現代工業,現在西藏已建立起包括20多個門類、富有西藏特色的現代工業體系。1959年,西藏地區生產總值只有1.74億元,到2018年達到1477.6億元。 民主改革前,西藏農牧民沒有生產資料,幾乎終身負債,根本談不上純收入。2018年西藏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3797元和11450元,是1965年的73倍和105倍。 民主改革前,西藏90%以上的人沒有自己的住房,近年來已有200多萬農牧民住進安全的房屋,農牧民人均居住面積達到30多平方米,生活條件得到歷史性改善。 舊西藏沒有一條現代意義上的公路,如今西藏建立起以公路、鐵路、航空、管道為主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全區通車里程達9.74萬公里,鄉鎮、建制村通硬化路率分別達到82.5%和47.9%。 舊西藏僅有一座125千瓦、只供少數上層貴族享受的小電站,而今西藏已形成以水電為主,地熱、風能、太陽能等多能互補的能源體系,偏遠鄉村群眾也用上了電。 舊西藏沒有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學校,如今,西藏已實現了從學前到高中的15年免費教育;舊西藏沒有一所現代醫療衛生機構,而短短幾十年,西藏實現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全覆蓋,并逐步建立了以免費醫療為基礎的農牧區醫療制度,人均預期壽命由35.5歲增加到68.2歲。 眼下,西藏正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闊步前進: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2019年將確保15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9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西藏各族人民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成為了幸福生活的奮斗者、共享者。”這是西藏全區上下的共同心聲。 “藏族風俗傳統和藏文化豐富多彩的特性至今未變” ——在保護中傳承、在創新中發展,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經濟社會發展進步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家住拉薩市城關區的巴桑老人,堅持每周3次到塔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特色藏醫藥門診部泡藥浴,治療風濕病。 這種被稱為“藏醫藥浴法”的治療方式,2018年11月28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藏醫藥浴法申遺成功,充分說明黨和國家對保護和傳承藏族傳統文化的重視。”西藏藏醫學院副院長米瑪表示。 西藏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獨特魅力吸引著世人。60年來,黨和政府傾力保護和弘揚西藏優秀傳統文化,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地,使西藏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護與發展。“盡管時代在變,但藏族風俗傳統和藏文化豐富多彩的特性至今未變”,是很多藏學家的共識。 作為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唐卡藝術曾經長期被束縛在寺廟中。近些年,在黨和政府大力支持下,唐卡藝術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發展。據不完全統計,西藏僅拉薩、昌都、日喀則等地就有從事唐卡繪畫、制作的畫師3000多人。 “近年來,國家給我們寺廟經堂維修、文物保護等經費超過1.7億元,還幫我們開設了西藏佛學院色拉寺分院,極大改善了僧人的學經環境。”在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的色拉寺,寺廟管委會負責人、拉薩市佛教協會會長普布次仁告訴記者。 布達拉宮是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世界文化遺產,有近4萬函漢、藏、滿、蒙、梵等多文種珍貴古籍文獻。從上世紀70年代起,有關方面組織成立了古籍文獻整理小組,保護修復了部分古籍文獻,整理出版了4部古籍文獻文集目錄。“從今年起,國家將再投入3億元,對布達拉宮的古籍文獻實施專項保護利用。”布達拉宮管理處副處長覺單說。 “西藏仍為全球最潔凈的地區之一” ——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全區七成國土面積禁止開發或限制開發,生態系統保持完好 從拉薩市區向西27公里,堆龍德慶區古榮鄉有個“榮瑪高海拔生態搬遷點”。這是西藏在自然條件惡劣、脫貧難度大的高海拔地區實施的首個生態搬遷項目。2018年6月,1000多公里外的那曲市尼瑪縣榮瑪鄉的200多戶牧民,在這里開始了全新的城郊生活。 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榮瑪鄉,屬于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緩沖區。“全鄉262戶1102名牧民群眾搬出后,這里的萬余畝草場的圍欄全部拆除,給藏羚羊等野生動物更多的生存空間。”尼瑪縣林業局森林公安局副局長德青倫珠說。 西藏所處的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亞洲水塔之稱,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黨中央十分重視西藏生態環境保護,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將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作為關系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大事。 從《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2008—2030年)》到《青藏高原區域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規劃(2011—2030年)》,中央和西藏自治區編制實施了一系列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規劃。目前,西藏擁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47個,禁止開發或限制開發區域面積已超過80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區國土面積的70%。西藏各地各部門堅守生態安全底線,嚴禁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項目進入,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積極推進美麗西藏建設。 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監測顯示,20年來,保護區內生活的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加。 “中科院發布評估報告認為,西藏仍為全球最潔凈的地區之一。”西藏自治區副主席張永澤說。如今,西藏絕大部分區域的生態仍處于原生狀態,西藏人民在享受現代文明的同時,也充分享受這塊人間凈土上的藍天白云、神山圣湖、森林草原以及純凈的水和空氣。 六十載砥礪奮進,西藏走上現代文明進步之路,發展成為我國重要的國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重要的戰略資源儲備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農產品基地、重要的中華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一甲子碩果累累,西藏各族人民深刻認識到,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走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發展路子,西藏才會有繁榮進步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各族人民正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奮力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西藏篇章。 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