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行走在維西縣境內,各族群眾互嵌共融的幸福生活不斷映入眼簾:在永寧社區,從生活服務到老年幸福食堂,有梯度、多層次、廣覆蓋的社區服務體系,穩穩托起搬遷群眾的幸福生活;學校里,師生和美共生、追求卓越,“中華民族一家親”等活動多姿多彩,“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了每個孩子心靈深處;永春鄉慶福村居住著傈僳族、漢族、納西族、彝族、白族、普米族等多個民族,這里多元文化并存,大家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 一直以來,維西縣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持續鞏固發展民族團結大局,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繪就了民族團結大美畫卷。各族群眾“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的思想根基和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更加牢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斷取得新成效。2020年8月,維西縣被命名為云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 維西縣不斷深化內涵、豐富形式、創新方法,著力打造“三江腹地石榴紅”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品牌,用心用情用力抓實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力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 “闊時”節活動期間,維西縣舉辦同心長街宴,各族群眾穿上漂亮的民族服裝,共享一桌美味佳肴,共同舉杯慶祝“闊時”節,暢享美好生活。 思想引領 凝聚民族團結強大合力 維西縣始終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于民族工作的全過程,深刻領會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所有工作的主線的深刻內涵,始終牢記“國之大者”,全面壓實民族工作主體責任,不斷健全完善機制措施,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到民族工作各領域、全過程。2023年以來,縣委、縣政府專題研究創建工作6次,累計投入創建經費400余萬元。10個鄉(鎮)均配備了主抓民族宗教工作的專職維穩副書記和民族宗教干事,83個村(社區)全部配備民族宗教干事。 齊心協力 共推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維西縣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各民族共同走向現代化的步伐更加堅實。該縣按照“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要求,堅持把“脫貧、全面小康、現代化,一個民族也不能少”作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和目標導向。穩步推進鄉村振興,全縣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人均純收入達到17453.09元,同比增長10.43%。持續增強發展動能,縣內梯級電站先后投產運營,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維西實踐打牢基礎。全面筑牢生態安全屏障,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維西實踐,成功獲得第七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2023年度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命名,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持續增進群眾福祉,全縣教育質量和醫療保障能力穩步提升,各民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維西縣幼兒園大四班開展“中華民族一家親”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系列主題活動,通過讓小朋友們穿民族服裝的方式認識各種少數民族,了解民族文化和不同民族的風俗特點。 潤物無聲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維西縣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工作更加有形有感有效。該縣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常態化,多層次、全領域、多形式持久深入開展宣傳教育工作,累計覆蓋13萬人次,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深入各族干部群眾內心。深入開展文明創建,選樹“中國好人”李志高、“云南好人”余建華、省級道德模范和建軍等先進典型。深入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工作,少年兒童學前學會通用語言成為基本素養,宗教教職人員全覆蓋獲取通用語言合格證。大力繁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定各級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58項,重視研究各族非遺文化與中華文明的淵源關系,不斷賦予中華文化認同的新使命。在公共場所、標志性建筑、公共文化設施廣泛設立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 提質增效 不斷豐富交往、交流、交融形式 維西縣深化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更加牢固。該縣在不同民族世代互嵌共居的基礎上,不斷深化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建設安置點43個,插花式安置易地扶貧搬遷和水電開發移民等各族群眾1901戶,有力促進各族群眾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打造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典范。深入實施“三江腹地石榴紅”工程行動和“三項計劃”,依托上海、曲靖等地區支援工作,大力開展“團結進步同心營”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活動。突出以節為媒、以賽興旅,舉辦“闊時”節、第31屆中國蘭花博覽會系列活動,精心搭建塔城豐收節、戶外徒步大會等活動平臺,不斷激發旅游市場主體活力,有力提升了維西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持續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月系列活動,積極培養選樹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典型,人人關心民族團結、人人爭做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的濃厚氛圍全面形成。 在維西縣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展示活動期間,保和鎮漢族群眾觀賞傈僳族服飾中的“花臘裱”刺繡技藝。 同心筑夢 民族事務治理能力持續提升 維西縣防范化解民族領域重大風險隱患,民族事務治理能力更加鞏固提升。牢牢把握做好反分裂工作、維護國家政治安全這個關鍵,妥善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積極探索和推進邊疆民族地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時修訂《維西傈僳族自治縣自治條例》,動態評估清理涉及民族工作的法律法規,確保國家法治統一和政令暢通,做到統一與自治相結合、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堅決防范民族歧視等問題,確保各民族享有同等法律地位,享受同等權利,履行同等義務。不斷提升民族工作精細化水平,健全“縣、鄉(鎮)、村(社區)三級綜治中心+網格+微網”工作機制,將由民族因素引發的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全縣各族干部群眾爭做民族團結的擁護者、宣傳者、踐行者,民族和睦、宗教和順、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不斷鞏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