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只是滄海之一粟,然而,人的一生又能有幾個25年?參加工作25年來,她用老黃牛精神詮釋了幸福的深刻內涵:群眾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25年來,她在司法為民實踐中留下人生閃光足跡:2021年被評為云南省公證協會黨委“優秀共產黨員”、2024年3月被評為全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先進個人”……她就是維西縣公證處主任、維西縣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李卉蘭。 當先鋒,法律援助暖人心 2024年9月14日上午,一位名叫和志林的老人在其女兒的陪伴下來到維西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辦公室。老人緊緊握住李卉蘭的手激動地說:“我是來感謝你們的,你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想不到,這么快幫我打贏了官司,還落實了退役軍人的優撫政策,我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這樣的事例在李卉蘭的工作中比比皆是。25年來,李卉蘭像一頭不知疲倦的老黃牛,默默耕耘在服務群眾的崗位上,用心血和汗水贏得群眾滿意的微笑。2024年1月至10月,李卉蘭受理指派法律援助案件45件,其中民事33件辦結16件,刑事12件辦結8件。已辦結案件的電子卷宗錄入率達90%以上。 創一流,創新模式增效能 “太感謝你們了,你們不僅熱情地為我提供了法律咨詢服務,還幫我寫了訴狀。”2024年10月18日下午,傈僳族中年婦女李某某手捧《刑事附帶民事起訴書》感激涕零地對李卉蘭說。 李某某緣何心生感激之情?一言以蔽之:《維西縣律師駐點服務制度》使法律援助無門檻,服務群眾有溫度。 這是維西縣法律援助中心創新服務模式,提高服務效能的一個縮影。 李卉蘭擔任法律援助中心主任以來,將創新發展理念貫穿工作始終,力爭為當事人提供最滿意的法律服務。2024年以來,在上級司法部門的支持下,李卉蘭扎實推進縣、鄉(鎮)、村三級公共法律服務網絡體系建設,突出法律服務惠民利民效果,不斷做實做細法律服務各項工作,打通法律服務基層群眾“最后一公里”,為建設平安維西創造了更加安全、穩定的政治環境、社會環境、公正的法治環境和優質的法律服務環境:通過引入現代化的科技手段,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實現了線上線下全面融合;開展個性化服務,根據不同群體的需求提供定制化法律服務;完善服務網絡,截至目前,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已覆蓋全縣村(居)委會,形成全方位、多模式的法律服務網絡。 此外,李卉蘭通過優化辦事流程、精簡審批環節等措施,提高了辦事效率。在推廣便民措施方面,首推“值班律師”“律師駐點服務”等便民措施,為公眾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務,這些措施有效解決了群眾在尋求法律服務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在落實各項改革措施中,李卉蘭總是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她想當事人所想,急當事人所急,不管白天夜晚,無論周末還是黃金周、節假日,她都豪無怨言,一心一意投入工作,使當事人和同事們感受到一名共產黨員的溫度。 競風流,群眾利益高于天 2018年,李卉蘭不顧親人、醫生和同事的勸告,帶病跋涉100多公里,歷盡艱辛,趕往施工一線參加多個現場監督案件,其中包括維西縣巴迪鄉華能瀾滄江里底水電站珍稀土著魚增殖流放活動,其精神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李卉蘭通過做好每一件服務群眾的小事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她將主要精力傾注在辦理普通種類的公證案件和解答法律咨詢的工作崗位上。2019年以來,李卉蘭共參與辦理公證案件1713件。 有人這樣問李卉蘭:“你為什么能夠贏得群眾的好口碑?”李卉蘭回答:“你把群眾當親人,群眾就把你當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