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迪慶州農村居民高質量增收的對策建議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 發布時間:2025-05-13 14:53:55

一、農民收入現狀分析

迪慶州農村居民收入主要來源為生產經營凈收入、工資性收入、財產凈收入、轉移凈收入。農民收入發展趨勢主要特點:收入增速較快,但絕對值較低;收入來源多元化,但發展不均衡。2023年,全州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20年的10088元增長到13447元,增長33.3%,同比增長9.3%,增速在全省16州市位列第3位,但絕對值在全省排名第15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914元。從收入來源來看,經營凈收入占比為51.7%,轉移凈收入占比為26.9%,工資性收入占比為20.6%,而財產凈收入占比僅為0.8%。由此可見,我州農村居民實現高質量增收的關鍵是持續穩步提高經營凈收入和工資性收入。

二、影響農民高質量增收的因素

(一)產業轉型質量不高,經營凈收入短板明顯

農民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所獲得的凈收入包含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經營凈收入。制約農民經營凈收入高質量增長的因素有:高原特色農業產業鏈短,對農業增收潛力的挖掘力度不足。高原特色農業發展仍然呈“小散弱”趨勢,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能力弱,帶動能力不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問題突出,特色農產品多數處于原材料銷售環節,農產品經濟效益不高,難以有效拉動農民增收。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程度不高,農業基礎設施難以滿足現代農業生產要求,加之經營管理不到位、農民自身素質不高等原因,難以形成完整、科學的產業結構,農民抵御市場風險能力有限,農業現代化進程慢。“三產”融合層次較低,經營凈收入來源單一。從縱向融合來看,產業鏈條較短,精深加工能力不足,農產品附加值較低。從橫向來看,鄉村產業發展不充分,農業與旅游、文化、教育、生態等產業融合不足。農村金融基礎薄弱,涉農金融支撐力度不夠,傳統的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較為單一,無法滿足農民的多樣化需求,不利于農業的發展。

(二)勞動力就業不充分,工資性收入增長緩慢

近年來,迪慶州就業規模有所增長,但是總體就業率僅為1.9%。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緩慢主要受以下因素制約:州內經濟總量小,就業崗位少,全州二、三產從業人員占就業人數比例分別為7.9%、67.52%,就業人數絕對值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技能培訓促進就業增收成效不夠明顯,迪慶州大部分勞動力文化基礎薄弱,經過培訓后也多為一些勞動密集型、低報酬、沒有技術含量的工種,培訓內容與市場需求不匹配,難以適應企業所需技能人才要求。由于勞動力普遍存在安于現狀、故土難離的意識,主動就業、轉移就業的意識不強,因而省外轉移就業難度較大。迪慶州產業結構單一,州內沒有大型工業企業,缺乏集約化產業鏈,本地就業壓力較大。

(三)農村資產閑置,財產性收入增收機制不完善

迪慶州農村資源資產大量閑置難以盤活,農民承包的耕地、山林、水面和農房利用粗放,閑置浪費嚴重,村集體資源資產同樣大量閑置,財產性收入在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占比低,增長滯緩,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村集體經濟收入不穩定,因迪慶州村集體經濟項目發展方式單一,抗風險能力差、基礎條件弱,發展受客觀因素限制較多,集體經濟謀劃同市場發展需求有所脫節,集體經濟給農民的收益分紅對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不明顯。

(四)轉移凈收入扶貧減貧效果發揮不明顯

2020年至2023年,全州農民轉移凈收入從2729元增長至3618元,同期增長10.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08元。轉移凈收入高質量增長面臨兜底保障資金相對高于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低收入人群對保障性資金依賴較高,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在開展農事生產中的減貧作用發揮不明顯,金融類支持政策作用發揮不明顯等問題。

三、促進農民高質量增收的對策

(一)推動產業提質增效,穩步提升經營凈收入

“特色+全鏈”發展特色農業產業。縱向上打造高原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全鏈條,提升農產品經濟價值;橫向上探索“農文旅”融合路徑,不斷豐富業態形式和產業主體,實現鄉村資源優化配置和生產要素重新組合,全產業鏈拓展產業增值增效空間,挖掘農產品多重價值。

培育壯大農業新型經營主體,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和經營主體培育扶持力度,引導在外成功人士返鄉創辦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鼓勵支持群眾發展適度規模的種植、養殖業和庭院經濟,把加工產業鏈留在農村,拓寬農民本地就業渠道。

增加農業科技投入,提升農產品差異化競爭優勢。探索發展育種、特色產品種植、養殖新質生產力,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農產品附加值,提升農業經濟效益,提高農戶經營凈收入水平。

(二)實施就業擴容,持續增加工資性收入

全面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健全縣、鄉、村三級勞務服務體系,健全農村勞動力數據庫,持續深入開展“春風行動”,借助東西部勞務協作及省內對口幫扶機制,全力做好農民工穩崗就業、工資追討等服務,最大程度確保工資性收入穩定。

持續拓寬農民就業渠道。依托產業園區、龍頭企業等載體,大力推進高原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挖掘用工需求,擴大就業規模,確保群眾就近就地就業。特別是要以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為重點,統籌重點項目、產業園區、以工代賑、公益性崗位等,開展“雨露計劃+”就業促進行動,確保有勞動力的脫貧家庭至少有1人穩定就業。

逐步完善技能培訓體系。創新農民工技能培訓形式,征集群眾培訓意愿,健全以企業為主體、職業院校為基礎的技能培養體系,提高農民工就業技能和競爭力。按需設置種植、養殖、家政服務、養老護理、餐廳服務等職業課程,開展“菜單式”技能培訓,真正讓“小學徒”變身“大工匠”。

(三)盤活農村資產,著力提高財產凈收入

盤活資產。以文旅康養為牽引,推廣“三個三分之一”股權分紅等經驗,引導農民將土地、林地、農房等閑置資源入股到村集體經濟組織,以發展鄉村旅游、非遺文化傳承為契機,引進資本開發建設民宿、鄉村游樂園區、農產品加工廠等,構建一批多業態、多形態的鄉村旅游經濟帶,讓農民獲益增收。

盤活資源。全覆蓋推行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發證,持續深化農村綜合性改革,激活農村產權,扎實開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工作,鼓勵農民依法采取轉包、出租、轉讓等方式流轉土地,保障農民獲得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

盤活資金。扶持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完善“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等聯農帶農機制,鼓勵農民將閑置資金入股龍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或村集體經濟,按照入股比例提取分紅,實現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提高農民財產凈收入。

(四)強化政策支持,全力保障轉移性收入

全面落實惠農政策。足額及時兌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種糧補貼、退耕還林政策補貼等各項惠農政策,按時發放低保金、養老金、困境兒童補助、殘疾補貼等資金,定期開展“一卡通”資金兌付監管。突出農村低收入群體幫扶,落實以工代賑、公益性崗位、生態護林員等政策,增強農民內生動力和發展能力。

用好本級激勵政策。持續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健全完善農業支持政策體系,探索建立以獎代補、以效定補、先建后補等方式,及時兌現獎補資金,充分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加大對優勢種植、養殖大戶的培育力度。

用活金融支持政策。探索建立迪慶州綠色企業庫,對入庫企業給予貸款金額、期限、利率等優惠支持。同時,設立鄉村振興產業貸款風險補償金,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及優勢特色農業產品保險保障范圍和規模,降低農民生產經營風險。


(作者:州政府研究室 和穎)


責任編輯:楊小花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免费| 国产精品激情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吹潮| 精品午夜久久网成年网| 99热在线精品国产观看| 国产精品单位女同事在线| 久久只这里是精品66| 国产香蕉精品视频在|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 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6 |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鲁丝片| 欧美日韩久久久精品A片|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影视在线产品| 国产精品白丝喷水在线观看| 亚洲伊人精品综合在合线|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久久91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国产精品午夜小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福利电影| 3d动漫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 久久99精品国产|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观看| 这里只有精品视频在线| 精品丰满人妻无套内射|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 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 女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大bbwbbwbbw|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天堂|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