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5月17日,新華社報道:曲靖羅平:“地理標志+數字經濟”賦能小黃姜產業轉型升級。全文如下↓↓↓近年來,曲靖市羅平小黃姜以“地理標志+數字經濟”雙輪驅動,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出口成績單:2024年外貿出口額達9377萬元,同比增長102.6%,創歷史新高2025年一季度延續增勢,出口額2667.618萬元,同比增長17%。這一數據的背后,得益于當地持續推進“地理標志+數字經濟”融合發展,加快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據介紹,羅平小黃姜是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認證的產品,憑借“味辣鮮香、風味獨特”的特點暢銷海內外。目前,產品遠銷43個國家和地區。;羅平產業園區(資料圖)。產業優勢奠定出口基礎羅平縣是全國知名的生姜主產區,小黃姜種植歷史悠久,產業基礎雄厚。2024年,全縣種植面積達23.5萬畝,總產量50萬噸,農業產值10億元,加工產值20億元,綜合產值近40億元。目前,羅平縣已建成涵蓋種植、倉儲、加工、銷售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全縣擁有縣級以上龍頭企業1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98家,年加工干姜產品3萬噸。此外,羅平還建成了小黃姜國際交易市場和近40萬立方米的保鮮姜貯藏庫,為出口提供了基礎保障。;羅平小黃姜(資料圖)。數字賦能推動出口升級2024年10月,羅平小黃姜數字經濟產業園正式開園運營,標志著小黃姜產業邁入數字化、智能化新階段。產業園總投資2.4074億元,建筑面積43737.97平方米,集技術、人才、物流、信息、倉儲、精深加工于一體,為小黃姜出口提供現代化支撐。據悉,產業園通過智能化數字交易、電商直播、冷鏈物流等現代化手段,加速了小黃姜產業的轉型升級。比如,電商運營中心搭建起直播人才服務體系,已服務企業103家,通過開展跨境電商貿易,有效推動小黃姜走向國際市場。冷鏈物流中心自開庫以來,已服務客商50余家,收儲小黃姜5400噸,貨品價值3000萬元,大幅提升了產品保鮮能力和流通效率。國際化戰略開拓新市場為進一步擴大出口,羅平縣還實施了一系列國際化戰略。2024年,羅平小黃姜產品正式進入東盟市場。羅平縣還在泰國“飛地園區”設立東南亞市場推廣中心,聯合當地食品加工企業開發符合區域口味的小黃姜衍生制品,并通過新加坡電商平臺拓展線上銷售渠道。羅平縣積極申報農產品出口退稅和綠色通道支持,推動小黃姜從初級原料向高附加值產品轉型。2024年,姜茶、姜粉等深加工產品通過跨境電商進入海外市場,進一步提升了品牌溢價能力。;羅平小黃姜系列產品(資料圖)。科技支撐破解產業難題針對姜瘟病等制約因素,2024年,羅平縣投入390萬元實施2600畝氯化苦土壤熏蒸示范項目,聯合云南省農科院成立“羅平生姜研究所”,開展8項防治技術攻關。目前,示范田畝均增產15%,為穩定出口貨源奠定基礎。(李蘇楠、張正舉);羅平縣融媒體中心▍來源:新華社▍編輯:李瑞▍主編:張斯杰▍總編:侯映▍監制:張洪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