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澄江市,一提起李梅文家庭,街坊鄰里總會用“和睦向上,熱心公益”來夸贊。李梅文與丈夫陳乙榜同為教師,1993年結為連理,育有一子。多年來,夫妻倆相敬如賓,待人友善,在他們的影響下,兒子也積極投身公益,這個三口之家以純正的家風成為鄰里皆知的“模范家庭”。李梅文家庭先后獲得云南省最美家庭、全國最美家庭、全國五好家庭等榮譽。今年5月23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對第三屆全國文明家庭等進行了表彰,李梅文家庭獲全國文明家庭殊榮。 三尺講臺育桃李 風雨同舟筑家風 在數十年的教育生涯中,李梅文與丈夫以“勤勉治學、愛生如子”的高尚風范,贏得了學生及家長的愛戴。兩人深耕教育領域,尤其是李梅文作為澄江市第一屆名師工作室成員、玉溪市骨干教師,自2005年開始,堅持參加教育公益活動,利用雙休及節假日、寒暑假給澄江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孩子們輔導劍橋英語,指導學生參加省級、市級英語口語大賽并載譽而歸。在這個家庭榮譽簿上,李梅文屢獲優秀教師、師德標兵等稱號。 2017年6月,李梅文家庭平靜而幸福的生活被一個意外打破,丈夫不幸罹患腦梗,一度住進重癥監護室,李梅文不離不棄、精心照料,最終把丈夫從死神手中奪回。但丈夫留下了失語及右肢高度肌無力的后遺癥,李梅文克服重重困難,自學康復護理知識,想方設法幫助丈夫進行康復鍛煉。在照顧丈夫的同時,她從未耽誤所承擔的教育教學工作。每天凌晨5點半,她就開始幫助丈夫進行康復訓練,7點10分準時出發去學校授課,晚上下班后推輪椅陪丈夫散步談心。在長時間的康復治療中,李梅文始終與丈夫攜手同行。晝夜更替,四季輪回,李梅文的丈夫從擺脫輪椅拄拐走路到丟掉拐杖蹣跚步行,從穿衣吃飯要人伺候到自主完成,從肢體不便到利用家用電器洗衣做飯,最終實現了生活自理,且逐步恢復了語言功能、肢體功能。 2018年,兒子為減輕母親的負擔,放棄大城市的發展機會毅然返鄉照顧患病的父親,成為“父親的拐杖、母親的臂膀”。兒子用心用愛用情溫暖著整個家庭,這份親情接力,讓困境中的家庭重煥生機,催生出了更大的能量。 書香筑橋連城鄉 開啟文化反哺公益之路 談及為什么會走上公益之路,李梅文是這樣回答的:“家庭的磨難磨礪了我的心性。回顧這一路,太多人給過我幫助、施以我援手。我也想用自己的力量回報這些曾經幫助過我們家庭的人。同樣,我也希望能幫助到更多困境家庭,因為我懂他們在陷入困境時的絕望。” 2017年11月,李梅文創辦“撫仙湖農民讀書會”,以文化反哺社會。次年5月,“撫仙湖農民讀書會”在右所鎮小灣社區掛牌,一群愛讀書的村民成了首批讀書會會員。該讀書會以“挖掘撫仙湖文化,傳播撫仙湖故事,開展文學活動,送文化下鄉,豐富農民文化生活,提高農民文化素養,增強城鄉文化學習交流”為宗旨,以民間文化社團的身份,搭建了一個城市與農村文化交流的平臺,既滿足城市文化人的閱讀交流需求,又培養農民的讀書習慣。 多年來,讀書會活動半徑日益增大,已經在澄江市鳳麓街道、右所鎮、龍街街道、九村鎮等轄區的村(社區)給村民講課超百場,涵蓋家庭教育、地方文史等領域。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李梅文在兒子的技術指導下發動并組織“撫仙湖農民讀書會”會員舉行線上講座十余次,主題涵蓋疫情防控小知識、琴棋書畫詩酒茶、多肉栽培等。2024年,“撫仙湖農民讀書會”應邀參加第三屆全民閱讀大會,其大本營小灣社區還獲評全國“最佳書香村鎮”稱號。 持之以恒做公益 點點薪火暖人心 除文化傳播外,李梅文家庭還持續拓展公益版圖。2021年,退休后的李梅文加入了玉溪市婦聯巾幗宣講團,與澄江市婦聯一起開展巾幗大宣講。她多次給各部門干部職工、社區群眾和建筑工地工人等義務進行家風家教宣講,還組織讀書會會員到澄江市47個村(社區)開展黨史宣講,把紅色家風傳播到每一個家庭。在兒子看來,母親組織的每次活動都是有意義的,他也用行動踐行著對母親的認可和支持,為活動出謀劃策、出資獻力。 2021年至2024年,李梅文積極帶頭發動并組織多名會員參加澄江市婦聯組織的“童·成長”父母支持計劃——玉溪市婦聯親職教育工作坊培訓。隨后下沉到澄江市各村(社區)建立親職教育工作坊,招募家長進行親職教育課程分享,向家長講解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2023年2月,應澄江市婦聯之邀,“撫仙湖農民讀書會”十多名會員在會長李梅文的帶領下,參加了玉溪市困境家庭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項目(澄江試點)培訓,并深入16個家庭開展“一對一”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在參與項目的過程中,會員們感慨道:“項目結案不是結束。志愿者與服務對象之間搭建的是一座連心橋,他們有需求我們也必有回應。”此外,參加該項目的讀書會會員在李梅文的帶領下,以個案督導師和志愿者的雙重身份繼續投入該項工作,目前已完成多次線下入戶及線上家庭教育指導服務。2024年5月至10月,李梅文受邀為路居鎮、龍街街道的30余戶觸法未成年人家庭進行家庭教育指導。 從教師到公益先鋒,從家庭守護者到文化傳播者,李梅文及家人以實際行動詮釋著“愛與責任”的真諦,處處展現著文明家庭的風采。正如鄉鄰所言:“李梅文無論走到哪里,都像一輪小太陽,令人舒適而溫暖,吸引著更多的人向她靠攏。她用自身的光和熱,在熱心公益、傳播文化的道路上引領著大家不斷前行。” (玉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李丹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