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落而息”到“24小時不打烊”,從“單點夜市”到“全域夜態”,夜游經濟近年來在中國快速崛起,正打破傳統消費的時間邊界,不僅成為促消費、穩增長的重要引擎,更重塑了城市消費的時空版圖。筆者認為,其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首先,時間延展盤活消費“新時段”。夜游經濟將消費時間延伸至夜晚黃金時段,釋放出巨大的增量。數據顯示,中國60%的消費發生在夜間,部分城市夜間經濟貢獻率已達全天消費的五成以上。從“深夜食堂”到“午夜劇場”,從“24小時書店”到“夜游博物館”,從“光影藝術展”到“沉浸式夜游”,從“燈光秀”到“國際燈光節”,多元業態填補了夜間消費空白,滿足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全時段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夜游經濟非簡單的時間平移,而是通過光影技術和文化IP等創新供給創造全新的消費需求,同時通過錯峰消費緩解城市資源壓力,為經濟增長提供“時空彈性”。 其次,空間再造煥活城市“新夜態”。夜游經濟正在重新定義城市空間價值,已成為城市更新、文化傳承與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夜游經濟推動“閑置空間”向“活力場景”轉變——廢舊廠房變身夜間市集,河道成為詩意船游地,公園步道升級成光影秀場;另一方面,夜游經濟助力實現由“單點突破”向“全域聯動”,如西安大唐不夜城以唐文化主題盤活商業冷區,重慶洪崖洞通過夜景燈光煥活老舊街區,北京亮馬河借助行進式水上夜游催熱周邊商業生態,印證了夜間流量對空間潛力的挖掘能力。此外,夜游經濟推動城市從“單中心”向“多節點”轉變,促進城市空間均衡發展。 第三,價值躍升激活經濟“新范式”。夜游經濟正從“消費新場景”躍升為“經濟新范式”。在供給端,推動消費形態從功能滿足轉向情感共鳴,孕育出沉浸式夜游和光影演藝等新興產業;在產業端,通過夜間消費的時空延展性,促進單一業態向跨界融合躍遷,實現商業空間“白+黑”價值倍增,形成“文旅+科技+商業”的價值鏈。更重要的是,夜游經濟有效地擴大內需、促進就業,成為消費擴容的“催化劑”。 展望未來,夜游經濟的發展潛力仍有待充分釋放,需進一步優化政策供給,破解同質化、配套設施不足等問題;強化科技賦能,推動虛實融合的沉浸式體驗;注重文化深耕,避免“千城一面”。 (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