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通訊員 孟成俊) “一場喪宴花費相當于5畝茶園半年的管護成本。”聽完這筆經濟賬,茶農李秋艷當場掏出手機給兒子打電話:“別惦記著回來操辦了,省下的錢給家里添臺炒茶機更實在!”近日,大廠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邀請縣委黨校老師徐開仕走進大二道河村,以一場浸潤茶鄉氣息的殯葬文明宣講活動,讓移風易俗理念隨山風、伴茶香,吹進家家戶戶。 村口青石板凳旁,徐開仕帶著親和的鄉音,將政策條文化作“家常話”。“辦場喪事,2天流水席花掉1萬多,相當于300斤春茶的收入,不如把‘撐場面’的開銷,變成‘樹新風’的里子。”徐開仕用村民身邊的真實案例算“經濟賬”“人情賬”,引來一片贊同聲。 “這種宣講才對味,不講大道理,全是咱茶農聽得懂的實惠。”二道河村黨總支書記楊永強說。 近年來,大廠鄉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探索在宣講中融入“茶元素”:春茶開采季,“茶園微講堂”里,專家泡著新茶講政策;制茶工坊里,“茶技傳承人”用揉茶工序比喻“破除陳規需循序漸進”;就連每月的“茶農群眾會”,也常把文明鄉風作為“茶后議題”。這種“茶碗里盛政策、茶梗里析道理”的宣講模式,讓群眾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接受新觀念,實現傳統孝文化與現代新風尚的接軌。 |



fc5b367c-74b0-4734-bf70-d6643898496e.jpg)
37e2ef8c-e56e-4698-8adb-8aebafbca77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