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秋時節,位于滇西北高原的德欽縣奔子欄鎮葉央村居加村民小組迎來了一年中最熱鬧的時節。站在山坡上俯瞰,成片的葡萄園生機勃發,一串串飽滿的陽光玫瑰葡萄如翡翠般綴滿藤架。園內,游客三五成群地提著竹籃穿梭采摘;不遠處由老宅改造而成的民宿里,裊裊炊煙與葡萄的甜香交織,勾勒出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陽光玫瑰”照亮致富路 “去年我家種了1.7畝葡萄,賣了7萬多元,加上玉米、西瓜和民宿租金等,全年的總收入超過10萬元。”村民六斤站在自家葡萄園前,黝黑的臉上滿是笑意地說。他身后,藤蔓間套種的葫蘆和辣椒長勢喜人,幾名游客正蹲在田埂邊挑選剛摘下的鮮果。 居加村民小組共有15戶,過去以傳統農作物種植為主,收入微薄。從2020年起,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村民開始嘗試引進高品質陽光玫瑰葡萄,采取“黨組織+合作社+農戶”模式,統一技術培訓和銷售渠道。如今,村民每戶種植葡萄1至2畝,畝產穩定在3000斤左右。葡萄園的套種模式讓土地利用率翻倍——葫蘆、辣椒等作物每畝可增收5000多元,種植的西瓜、玉米還帶來了額外收益。 “7月底到10月底是采摘旺季,每天能接待二三十位游客。”六斤指著園口的木質招牌介紹,鎮政府不僅修通了路,還統一規劃了停車位和銷售攤位。游客駕車沿金沙江而上,既能體驗采摘樂趣,又能現場購買新鮮的葡萄、西瓜、大棗、野生菌等特產,周末日均客流量超百人。 老宅新生“引鳳來棲” 沿著青石板路走進哈從村民小組,夯土墻、木雕窗與精心設計的現代燈飾相映成趣。重慶客商李果2021年租下一棟閑置老宅,投資改造成“醉生夢”民宿+酒莊,同時流轉周邊近30畝土地種植釀酒葡萄。“民宿有6間客房,旺季需提前預訂;自釀的高原玫瑰紅葡萄酒供不應求,去年營業額突破80多萬元。”李果翻著入住登記簿說道。 像這樣的蛻變正在葉央村悄然發生。隨著陽光玫瑰聲名鵲起,閑置老村莊的生態價值被重新發現:11戶村民將閑置老宅租給外來投資者,年租金收入2萬至5萬元;連片流轉的300余畝土地用于擴大葡萄種植,戶均年增收1.2萬元。來自馬來西亞的游客陳女士在露臺品嘗葡萄酒后感嘆:“推開窗就是雪山、葡萄園和藏式碉樓,這種原生態與現代感融合的體驗太獨特了。” “云端”銷售闖出新天地 下午3時左右,村民拉姆在葡萄架下架起手機支架,熟練地開啟直播:“家人們看,這是我們種出的陽光玫瑰,甜度22度以上……”直播間里,訂單提示音此起彼伏。德欽縣奔子欄鎮葉央村黨總支書記格茸只瑪透露,村里組建了電商團隊,通過冷鏈物流將60%的葡萄直供北京、上海等市場。品質把控是闖市場的關鍵。合作社建立嚴格的分級標準,每串葡萄需達到市場要求方可貼標。農業專家定期駐點指導,推廣物理防蟲、有機施肥等技術。 黨建引領織就幸福網 鄉村振興既要產業興旺,更要治理有效。奔子欄鎮葉央村黨總支書記格茸只瑪介紹,通過“黨組織+合作社+農戶”機制,村里形成產業收益反哺公共建設的良性循環——去年將葡萄產業利潤的10%用于修建觀景臺和灌溉設施,今年計劃增設親子農事體驗區。 夕陽西下,六斤開著新買的車駛過嶄新的路。后視鏡里,連片的葡萄園披著金色的外衣,民宿的燈光漸次亮起,與滿天星斗交相輝映。這個曾經藏在雪山皺褶里的小村莊,正用一串串陽光玫瑰叩開幸福之門,書寫著新時代高原鄉村振興的生動答卷。 記者手記: 立足生態稟賦,善用現代經營理念,讓小農戶有效對接大市場,讓傳統村落煥發新生機。葉央村的實踐印證了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于激活內生動力。通過發展特色產業,筑牢經濟基礎,以三產融合延長價值鏈,用創新治理凝聚發展合力。其經驗對西部高海拔地區頗具借鑒意義。 (記者 馬建軍 普自林 此里只瑪 李曉東) (轉自:迪慶日報) |





fbdbbcb4-f624-4162-bd69-4a3fb8d201a2.png)
6f6d9540-4bd2-4519-8ba2-93745d29d26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