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七十五載長歌奮進 賡續前行再奏華章——新中國成立75周年盈江縣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 發布時間:2024-10-21 15:15:30

75年春潮滾滾,75載滄桑巨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盈江各族兒女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一路披荊斬棘、開拓進取,國民經濟得到迅速發展,綜合實力實現歷史性跨越,經濟總量大幅增長,各項事業全面推進、人民生活面貌煥然一新,繪就出一幅幅絢麗多彩、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國民經濟持續發展

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1978年進入改革開放后,全縣經濟進入跨越式發展階段,生產總值達到3571萬元,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盈江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積極采取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有效措施,經濟進入飛速發展階段,2000年生產總值達到8.21億元。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國家經濟宏觀調控,經濟運行整體穩中向好發展,2012年至2023年GDP年均增長8.1%,2023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GDP)總量由1952年的772萬元增加到124.46億元。


財政實力顯著增強。1952年全縣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僅10萬元。改革開放后,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全縣財政收入大幅增長,1978年增至288萬元,財政支出結構也日益合理,財政收入的增長不僅有效發揮了宏觀調控功能,同時對促進經濟發展、保障改善民生、調整經濟結構、有效防范風險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2012年至2023年一般公共財政收入從4.95億元增加到5.47億元,年均增長0.9%。

金融規模發展壯大。德宏和平解放以來,全縣金融業從小到大、由弱到強,迅猛發展,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初期,全縣僅有中國人民銀行一家金融機構。改革開放以來,陸續建立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等國有專業銀行,1978年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分別為917萬元、828萬元。1983年至1994年相繼設立了郵政儲蓄點和農村信用社,1996年設立國有政策性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

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發展加快,盈江金融業逐步形成了覆蓋銀行和保險,競爭較充分的金融機構體系,2020年銀行網點鄉鎮覆蓋率達100%。金融機構存款余額從2012年的52.80億元增加到2023年的138.94億元,年均增長9.2%;貸款余額從2012年的33.86億元增加到2023年的133.11億元,年均增長13.3%。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發展基礎不斷夯實

三產結構逐步改善。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第一產業帶動轉向依靠三次產業共同帶動,三次產業內部結構調整優化。農業基礎地位更趨鞏固,工業逐步加強,服務業成長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1952年至2023年間,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14%升至42.5%,提高28.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從0.3%升至25.3%,提高25個百分點;第一產業增加值比重從85.7%降至32.2%。


農業生產穩步發展。通過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富民政策,改革農村經濟體制,全面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1978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2912萬元,是1952年的3.3倍。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縣以糧、蔗、畜、茶為主的四大主導產業快速發展,帶動農村經濟健康穩步發展。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從2012年的27.20億元增加到2023年的37.64億元。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主要農產品顯著增加。1952年至2023年,糧食產量由3.49萬噸增加到24.33萬噸,增長6.9倍;甘蔗產量由3.62萬噸增加到58.28萬噸,增長16.1倍;茶葉產量由50噸增加到2890噸,增長57.8倍;油料產量由112噸增加到1296噸,增長11.6倍;肉類總產量由678噸增加到15133噸,增長22.3倍。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規模明顯提高。1953年,盈江創辦了第一家地方國營工業企業,工業總產值僅1萬元。改革開放后,盈江縣以資源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逐步摸索出一條適合盈江經濟發展的路子,形成了以糖、電力、水泥、硅四大主導產業為依托的工業經濟格局,工業經濟基礎不斷夯實。1978年全縣工業企業達43家,完成工業總產值1031萬元。黨的十八大以來,盈江加大結構調整和企業改革力度,以四大主導行業為重點推進國有企業的改革,優化資源配置,全縣工業生產能力、生產規模得到大幅提高。特別是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改革不斷深化,激發了企業活力,效益不斷提高,競爭能力增強,工業企業逐步向現代企業轉變。

2012年至2023年,全縣工業總產值從57.24億元增加到80.05億元,年均增長3.1%。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發生巨大變化,發電量由1978年的0.04億千瓦小時增加到2023年的84.19億千瓦小時;成品糖由1978年0.32萬噸增加到2023年8.32萬噸,增長25.9倍;工業硅由1989年的23噸增加到2023年8.75萬噸;水泥由1987年的0.09萬噸增加到2023年的17.27萬噸,增長200.3倍。


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規模空前擴大。新中國成立初期,各項事業都在起步階段,投資總體規模偏小,1953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僅為27萬元。黨的十一屆三中召開后,盈江積極搶抓發展機遇,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擴大招商引資,固定資產投資呈現出國家投資、招商引資、地方投資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的良好局面,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從1978年的175萬元增至2000年的1.68億元,增長96.1倍。黨的十八大以來,投資保持平穩增長,投資結構持續改善,投資質量不斷提高。2012年至2023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從34.90億元增加到38.55億元。

消費品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消費結構不斷優化調整。改革開放以來,全縣消費品市場規模逐年擴大,呈現興旺景象,197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087萬元,比1959年增加618萬元。隨著居民消費方式進一步轉變,消費結構升級加快,消費需求明顯擴張,增長速度迅速提升。2012年至202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1.03萬元增加到39.68萬元,年均增長5.9%。2023年按銷售地分,城鎮占主導地位,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5.64億元,鄉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4.04億元;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5.29億元,商品零售34.40億元。


城鄉居民收入顯著提高

人民生活不斷改善

城鄉居民收入顯著提高。隨著盈江經濟的不斷發展,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生活質量也隨之改善,逐步向消費需求多元化、消費結構合理化方向發展,物質生活、精神生活質量雙提高。1978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130元,2012年提高至17883元,2023年達到32948元,2012年至2023年年均增長5.7%。1978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84元,2012年提高至5641元,2023年達到14587元,2012年至2023年年均增長9.0%。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發展進程不斷加快

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從1952年首創第一所初級中學,到1958年,全縣有小學102所、幼兒園1個、中學1個。改革開放后,全縣教育進入全面發展時期。1978年普通中學專任教師有277人、普通小學專任教師有985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0.63萬人、普通小學在校學生2.51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85.9%。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縣教育事業取得新的歷史性進展。全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63所,其中幼兒園63所,小學77所,初中18所,普通高中3所,職業高級中學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比1958年增加59所,增長57.8%。有教職工4244人,比1958年增加3925人,增長12.3倍。在校(園)學生63006人,比1958年增加48903人,增長3.5倍。其中:小學30102人,比1958年增加16501人,增長54.8%;初中14296人,高級中學5419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170人,特殊教育學校177人。學前教育毛入園率92.9%,小學適齡兒童凈入學率為99.89%;初中階段毛入學率為107.58%;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91.57%;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7.71%。


文化事業不斷繁榮。新中國成立初期,盈江縣文化事業發展落后,改革開放以來,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體系逐步建立,文化事業實現快速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群眾性文體活動異彩紛呈,高標準舉辦了目瑙縱歌節、潑水節等傳統民族節日和國際觀鳥節暨犀鳥論壇、秘境盈江系列活動、“豪茅”稻耕文化旅游節等活動。文物保護工作成效顯著,革命遺址建設和保護得到加強,干崖宣撫司署、干崖宣撫司護理府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鄉村旅游如雨后春筍般發展壯大,“太平石梯生態發展經驗”被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評為“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十佳公眾參與典型案例。


衛生事業得到長足發展。新中國成立初期,盈江縣醫療衛生條件薄弱,人民健康難以保障。1958年全縣衛生機構數僅有12個,衛生機構床位138張,衛生技術人員110人。黨的十八大以來,城鄉居民能夠享有的醫療公共服務水平逐步提高,全縣衛生事業得到迅速發展,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服務水平不斷提升。2023年,全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61個,床位數1589張,衛生專業技術人員1844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682人,注冊護士754人。醫改工作向縱深發展,縣域緊密型醫共體組建有序推進,基層醫療服務水平穩步提升,全縣參保對象參加大病補充保險達100%。

75載崢嶸歲月、光輝歷程,75年砥礪奮進、眾志成城。踏上厚積薄發、加速崛起的新征程,盈江縣各族人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州委、州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一致、開拓創新,為實現盈江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而努力奮斗。(盈江縣統計局)


責任編輯:鄒金濤

上一篇:昭通,大道如虹 通達未來

下一篇:

国产精品成人99一区无码| 国产精品三级视频| 日韩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中文八零|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88|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卡顿|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二区|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国产麻豆精品入口在线观看 |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久久伊人精品伊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乐下载 |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专区| 久久精品视频99精品视频150|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国产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中文|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 久久r热这里有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香蕉| 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日韩经典| 亚洲欧洲国产日韩精品| 98精品国产高清在线看入口| 2021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小说| 国产精品色午夜视频免费看| 日本午夜精品理论片A级APP发布|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 国产精品自产拍高潮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青青精品视频国产|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国产91精品一区二区麻豆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av片| 视频一区二区精品的福利|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