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過節,社區就會組織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圖為建塘社區的群眾自編自演的民族舞蹈。 走進香格里拉縣建塘鎮,無論是古老的獨克宗古城片區里金龍、倉房、北門三個社區,還是現代感十足的建塘與北郊兩個社區,展現出的是平坦的路面,優美的環境,居民和諧相處,處處呈現一幅幅和諧景象。自2002年以來,建塘鎮啟動社區建設后,完善社區服務體系,積極探索社區自我管理、自我發展之路,唱響了建塘鎮社區的和諧發展之歌,在短短幾年的社區建設中,五個社區中有兩個社區被評為省級文明社區,一個居民小組被評為“全國文明小康村”。 社區服務從無到有 過去,“屋內鋪地毯、屋外和泥巴”是對建塘鎮各社區基礎設施最形象的描述。社區內幾乎所有的小巷都是土路;公共場地上,糞池、車庫、雞圈、柴房等設施讓建塘社區更顯雜亂;在社區內辦理相關事務,不少群眾該辦的事得不到有效辦理,辦事力量分散,服務功能不全成為建塘鎮各社區的狀況。如何才能有效加強社區的服務功能?擺在香格里拉縣、建塘鎮各級黨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針對社區群眾反映較強烈的“行路難”問題,建塘鎮黨委政府以及相關部門決定以社區力量為主,加強社區道路建設,從而發揮社區效能。并決定按照居民自籌40%、政府補貼60%的辦法對社區路面進行改造。由于社區功能不強,社區工作人員到家家戶戶籌資時,遭到了不少閉門羹。當年年底,全州也是全縣最大的社區——建塘社區以試點形式完成了小區道路建設后,一條條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戶戶門前,自來水、排污管等基礎設施也相應完善起來,一些臨街的家庭還搞起了出租房,許多群眾都說,在社區委員會的帶領下,有信心將社區這個大家庭建設得更好。之后,建塘鎮各社區相繼開始了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五個社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建塘鎮各社區委員會談到社區的相關服務建設時更是如數家珍:五個社區均有定點醫療衛生室,一般感冒只需到社區衛生室治療,派出所向各社區派駐了1—4名不等的片警,對社區進行治安維護,五個社區都實現了“普九”,五個社區內共有近千戶的老年人、殘疾人、優撫對象、貧困戶等社會特殊群體參加了城鎮低保及農村低保,老年星光項目、優秀婦女之家等社區社會福利服務及便民利民服務等為各社區群眾構筑起了社區的服務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