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菊生委員:堅持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之路 如何用科學發展觀統領迪慶環保工作,我談點認識: 一、我州環保工作面臨機遇和挑戰 在環保工作的發展上, 我們有著良好的政策和發展機遇,有很好的發展前景。然而,由于局部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日益嚴重的局部污染,這些發展中極其不利的因素,已開始危及到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制約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進程。 香格里拉是國際品牌,“三江并流”自然遺產地是世界關注的焦點。我州近年由于礦山、水電、旅游的開發,局部出現資源危機,生態環境被破壞,水源地和城市河流被污染等環境問題。其次雪線上升,冰川退縮及城市周邊挖砂、采石對面山和草場的破壞,也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關注。從我州的實際出發,我們提倡要又好又快發展,所以前提是好,這就必須堅持“生態立州”的思想不動搖,應該將生態環境的保護作為立州之本,發展之本。 二、迪慶州的環保工作,緊緊圍繞黨委、政策的中心工作,圍繞實現藏區的跨越式發展為目標,環境管理全面強化;科技管理得到提升。在監管上,建議政府,采取關、停、轉、遷的手段,關閉了部分不符合環保要求的企業。新建項目上,嚴把準入關,支持生態保護與建設項目,嚴把污染項目,逐步實現新建項目環評率達100%。當前要處理好幾個矛盾:即品牌需要,生態保護需要與發展需要之間的矛盾;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資源逐步短缺的矛盾;環境保護任務日益繁重與隊伍能力建設薄弱、環境基礎能力建設嚴重滯后的矛盾。 在工作中,要樹立這樣的思想:一是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命線。環境既是人類的生存地,也是生命線;二是保護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真正把環境保護作為發展的第一立足點,第一增長點和第一競爭點;三是保護環境就是追求可持續發展。四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以循環經濟調整產業結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應遵循和掌握以下幾個原則:一是環境保護工作必須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的原則;二是必須堅持污染防治與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并重的原則;三是必須堅持“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使用、誰付費、誰受益、誰投入”的原則;四是必須堅持統籌兼顧、綜合決策、合理開發的原則。 我州未來的環境保護目標和工作任務,要以重要飲用水源地和高原湖泊水污染綜合防治為重點,要以重要飲用水治理,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強化對水、礦產、森林、濕地等重要資源開發的生態保護和監管。重點控制不合理的資源開發活動。優先保護生物多們性地區、干熱河谷、濕地等敏感及脆弱的生態系統和植被,加強自然保護區的管護能力建設。加強環境保護基礎工作,全面提升環境管理的能力。 為此,我認為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一)通過我渠道宣傳和動員全民參與環保,促進環保事業的全面健康發展。(二)大力發展綠色產業。(三)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改善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減輕生態環境的壓力。(四)加強對主要生態功能區的規劃工作。(五)要加大迪慶州生態環境保護的立法和執法力度。(六)建設兩大體系。(七)加強全州環境保護隊伍能力建設。 邱正忠委員: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是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選擇 本人結合維西縣非公經濟發展和工商聯工作經驗談一些體會: 第一,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是加快維西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選擇。非公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維西個體、私營等非公經濟發展不斷加快,到2007年底,全縣非公有制企業達1883戶,從業人員4702人,注冊資金12732萬元,年度上繳稅收達3275萬元。非公經濟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已從改革開放初期不足1%提高到現在的三分之一以上。發展的實踐表明,非公有制經濟是維西縣,也是我州經濟中增長最快的一個領域,已經成為推動經濟快速增長的主力軍。 第二,堅持以創新為動力,促進維西非公有制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一是推進制度創新,進一步增強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活力。二是推進產業創新,進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經濟的產業優勢和競爭力。三是推進市場創新,進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經濟運用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能力。四是推進發展模式的創新,進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經濟的集約化的規模化水平。 第三,切實解決制約發展的突出問題,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毫不動搖地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是黨的既定方針和政策。一是要努力解決創業難的問題。二是要解決項目不足的問題。三是要努力解決好融資難的問題,這也是老大難的問題,也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四是要努力解決好人才難的問題。 第四,要樹立信心,積極主動圍繞黨委政府的工作大局開展工作。一是要立足創新。二是要立足實際。三是要履行職能。 第五,全力推進扶貧和光彩事業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