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水利實現可持續發展 改革開放30年來,州委、州政府始終把水土治理當作改變山區落后面貌的根本大計來抓,在筑堤護坡、植樹造林、建造梯田、封山育林、保護水資源等方面下功夫,對發展農業生產,保持水土,減輕自然災害產生了積極作用。 在“十五”期間,全州以兩江為重點,全面開展生態修復工作,進一步加大了自然修復能力和封育保護力度及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到2007底,全州建設水土保持及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32件,共投入專項資金達5360萬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04.6公頃。2005年香格里拉縣還被列入了第七期“長治”縣,桑那等四個小流域被列入國家投資治理范圍,計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有5675.54公頃。 近年來,在水土流失治理中,以退耕還林和公益林建設方式,經濟果木得到發展,目前,全州僅核桃一項種植面積已達28.7萬畝,核桃產量達2.81萬噸,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個亮點,為全州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全州初步形成了以小流域為單元的治理格局,水土流失狀況得到基本控制,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明顯改善,生態環境趨向良性循環。 |